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讀音為tiān zhī dì zhī nǐ zhī wǒ zhī,漢語詞語。指的是天地間只有你我兩人才知道這個秘密,不能對別人說。
相關古文有「你們楊家的堂名叫『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出自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下冊。[1]
![]() |
目錄
引伸
然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句話以後卻被人們反其意用之,成為訂立攻守同盟時的常用語了。這種現象被稱作詞義反向引申。
那麼,為什麼古人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呢? 其實,「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句話是有典故的,出自《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傳》:「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 楊震,字伯起,東漢時弘農郡華陰縣人。他為人公正廉潔,不謀私利,是難得的清官。楊震從少年起就聰明好學,他通曉經傳,博覽群書,對各種學問都深入鑽研。 楊震未當官前非常熱心教育事業,在家鄉辦學,來自四方的求學者絡繹不絕。他教學有方,堅持有教無類,不分貧富,因此名氣大,學生多。當時,人們都稱讚楊震為「關西孔子楊伯起」。 由於楊震辦學多年,為國家培養了大量人才,因此聲名大噪。當時的大將軍鄧騭也聽說了,他很敬重楊震的學識、賢能,就徵召楊震到自己府內任職。上任不久,楊震又被推舉為茂才出任地方官,先後升遷為襄城令、荊州刺史、東萊太守、涿郡太守,再調升為九卿之一的太僕、太常,後又晉升為三公的司徒、太尉。 楊震在赴任東萊太守途中,路經昌邑。當時的昌邑縣令王密,是他任職荊州刺史時舉茂才提拔的官員。王密聽說楊震路過本地,為報答當年楊震的提攜之情,於是白天去謁見楊震,晚上則準備了白銀十斤想贈送給楊震。 楊震對他說∶「我們是老朋友,我很了解你的為人,你卻不了解我,為什麼呢?」王密說∶「現在是深夜沒有人知道。」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能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聽完後,慚愧的離開。 後來,楊震調任涿郡太守,為官清廉公正,不接受私人請託、謁見。他的子孫和平民百姓一樣,常吃蔬菜,出門步行,生活簡樸。有老朋友、長輩想讓他為子孫購置產業,楊震不肯,他說∶「讓以後的世人稱他們是清官的子孫,我用這個留給他們,不是也很豐厚嗎?」 楊震自大將軍鄧騭徵召入府任職,到被罷免太尉止,共出仕了二十多年。他為人剛正不阿,為官克盡職守,公正、廉能,他的品德因此為世人所稱讚。因拒收王密賄禮,說出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這「四知」的千古名句,成為清廉自持,不接受非義饋贈的典源,後人也引用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比喻事情極重要秘密。
基本介紹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作賓語、分句;用於發誓
【成語結構】 複句式成語
【成語例子】[[]]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下冊:「你們楊家的堂名叫『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典故】東漢人楊震是個頗得稱讚的清官。他做過荊州刺史,後調任為東萊太守。當他去東萊上任的時候,路過冒邑。冒邑縣令王密是他在荊州刺吏任內薦舉的官員,聽到楊震到來,晚上悄悄去拜訪楊震,並帶金十斤作為禮物。
王密送這樣的重禮,一是對楊震過去的薦舉表示感謝,二是想通過賄賂請這位老上司以後再多加關照。可是楊震當場拒絕了這份禮物,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為楊震假裝客氣,便說:「幕夜無知者。」意思是說晚上又有誰能知道呢?楊震立即生氣了,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說無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帶着禮物基本介紹編輯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作賓語、分句;用於發誓
【成語結構】 複句式成語
【成語例子】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下冊:「你們楊家的堂名叫『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典故】東漢人楊震是個頗得稱讚的清官。他做過荊州刺史,後調任為東萊太守。當他去東萊上任的時候,路過冒邑。冒邑縣令王密是他在荊州刺吏任內薦舉的官員,聽到楊震到來,晚上悄悄去拜訪楊震,並帶金十斤作為禮物。
王密送這樣的重禮,一是對楊震過去的薦舉表示感謝,二是想通過賄賂請這位老上司以後再多加關照。可是楊震當場拒絕了這份禮物,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為楊震假裝客氣,便說:「幕夜無知者。」意思是說晚上又有誰能知道呢?楊震立即生氣了,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說無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帶着禮物,狼狽而回,狼狽而回。
參考文獻
- ↑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