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目山鳳仙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目山鳳仙花

中文學名 天目山鳳仙花

拉丁學名 Impatiens tienmushanica Y. L. Chen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無患子目

科 鳳仙花科

屬 鳳仙花屬

種 天目山鳳仙花

分布區域 中國浙江

天目山鳳仙花(學名:Impatiens tienmushanica Y. L. Chen):鳳仙花科,鳳仙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分布中國產浙江。生于山坡林下岩石旁潮濕處。模式標本采自臨安西天目山,該種極易成活,易於栽培。該花花形奇特,花如其名。古代已有關注其觀賞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40-50厘米,全株無毛。莖直立或上部略彎,疏分枝,基部徑5-7毫米;下部節膨大,有數個支柱根和多數纖維狀根。葉互生,具柄;葉片膜質,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12厘米,寬3-5厘米,頂端尾狀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圓齒狀鋸齒,齒端具小尖;側脈7-9對,弧狀彎,葉柄長1.5-3厘米;上部和分枝上的葉較小,具短葉柄或近無柄。總花梗單生於上部葉腋,長3-5厘米,具 (4) 5-7花,總狀排列。花較大,淡紫色,長3-3.5厘米,花梗細,長10-15毫米,結果期常伸長,微彎基部有苞片;苞片草質,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頂端具腺狀小尖,宿存。側生萼片2寬卵形,長4毫米,寬3毫米,頂端具小尖,3-5脈,背面中肋不增厚。旗瓣近圓形,長8-10毫米,頂端微凹,背面中肋增厚,有明顯的龍骨狀突起,上端具內彎的尖頭。翼瓣具柄,長23毫米,2裂,基部裂片倒卵狀長圓形,上部裂片大,斧形,頂端鈍,背部有斜三角形反折的小耳。唇瓣漏斗狀,長2-2.5厘米;口部近平展,寬1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長約10毫米,內彎,頂端2淺裂的距。花絲線形,長3毫米;花葯卵圓形,頂端鈍。子房紡錘形,直立,頂端短喙尖。蒴果線狀紡錘形,長2-2.5厘米,具短喙尖。[1]

產地生境

產中國浙江(臨安西天目山、開化、縉雲)。生于山坡林下岩石旁潮濕處。模式標本采自臨安西天目山。

生長習性

《廣群芳譜》中亦云"人家多種之,極易生。二月下子,隨時可再種。即冬月嚴寒,種之火炕,亦生苗"。其果實很特別,成熟果實稍遇外力便彈裂開來。噴灑出去的種子,散落於周圍,第二年就會長出一顆一顆的鳳仙花,以此"擴充地盤"延續後代。

主要價值

鳳仙花如鶴頂、似彩鳳,姿態優美,嫵媚悅人。香艷的紅色鳳仙和嬌嫩的碧色鳳仙都是早晨開放,是欣賞鳳仙花的最佳時機。鳳仙花因其花色、品種極為豐富,是美化花壇、花境的常用材料,可叢植、群植和盆栽,也可作切花水養。

繁殖技術

喜向陽的地勢和疏鬆肥沃的土壤,在較貧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長。用種子繁殖。3—9月進行播種,以4月播種最為適宜,移栽不擇時間。 生長期在4—9月份,種子播入盆中後一般一個星期左右即發芽長葉。長到8cm左右時,每盆保留1—3株。長到20—30厘米時摘心,定植後,對植株主莖要進行打頂,增強其分枝能力,株形豐滿。5片葉以後,每隔半個月施一次腐熟稀薄人糞尿等,孕蕾前後施一次磷肥及草木灰。花開後剪去花蒂,不使其結籽,則花開得更加繁盛;基部開花隨時摘去,這樣會促使各枝頂部陸續開花,但容易變異。

6月上、中旬即可開花,花期可保持兩個多月。播種前,應將苗床澆透水,使其保持濕潤, 鳳仙花的種子比較小,播下後不能立即澆水,以免把種子衝掉。再蓋上約3—4毫米一層薄土,注意遮蔭, 約10天後可出苗。當小苗長出2-3片葉時就要開始移植,以後逐步定植或上盆培育。也可以在溫室里培養發芽,但在固定種植在外面以前,必須先在夜間實行堅苗。

種子撒播在培養土上,輕加覆土約0.3公分,5-6天後發芽,真葉3-4片即可定植於花盆或花壇,株距30公分。

種子繁殖

繁殖培育鳳仙花用種子繁殖。3—9進行播種,以4月播種最為適宜,這樣6月上、中旬即可開花,花期可保持兩個多月。

選地與整地

以陽光充足、土質濕潤、肥沃、疏鬆及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施基肥、整地做畦,南方做高畦,北方做平畦,畦寬1.2m。

播種方法

種子細小,壽命較長,在室溫下貯藏3年其發芽率仍達79.7%。直播,南方3月份,北方4月份。行距35cm,開lcm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後稍加鎮壓,隨後澆水。播後保持土壤濕潤,溫度25℃左右時約5天開始出苗。每667平方米用種量500g。

間苗

苗高5~10cm時間苗,將細小、纖弱、過密的苗間去,並按20cm株距定苗。合理密植,可以優質高產。

育苗

種子撒播在培養土上,輕加覆土約0.3公分,5~6天後發芽,真葉3~4片即可定植於花盆或花壇,株距30公分。

花期控制

如果要使花期推遲,可在7月初播種。也可採用摘心的方法,同時摘除早開的花朵及花蕾,使植株不斷擴大,每15~20天追肥1次。9月以後形成更多的花蕾,使它們在國慶節開花。

中耕除草

出苗後防止雜草爭奪水分,應適時鬆土除草。天旱時及時澆水。1年中耕除草2~3次。

追肥

苗高30~40cm時,可把莖下部的老葉去掉,摘去頂尖,促其多分枝。此時,每667平方米施餅肥40kg,可順行開溝,把肥料撒入溝內,覆土,澆水。高溫多雨季節注意排水。[2]

鳳仙花簡介

花語別碰我,源於它的英文別名Touch me not,因為它的籽莢遭輕輕一碰就會打開,花籽會噴灑出去。

鳳仙花,別名:指甲花,急性子,鳳仙透骨草,拉丁文名:Impatiens balsamina L.無患子目、鳳仙花科、鳳仙花屬一年生草本花卉, 全株分根、莖、葉子、花、果實和種子六個部分。因其花頭、翅、尾、足俱翹然如鳳狀,故又名金鳳花。鳳仙花的身體有根、莖、葉子、花、果實和種子六個部分。花顏色多樣,有粉紅,大紅,紫色,粉紫等多種顏色,花瓣或者葉子搗碎,用樹葉包在指甲上,能染上鮮艷的紅色,非常漂亮,很受女孩子的喜愛。

民間常用其花及葉染指甲。莖及種子入藥。莖有祛風濕、活血、止痛之效,用於治風濕性關節痛、屈伸不利;種子稱「急性子」,有軟堅、消積之效,用於治噎膈、骨鯁咽喉、腹部腫塊、閉經。

一年生直立肉質草本,又名指甲花、染指甲花、小桃紅等。因其花頭、翅、尾、足俱翹然如鳳狀,故又名金鳳花。鳳仙花屬鳳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原產中國,印度和緬甸。[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