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然翡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翡翠,也稱翡翠玉、翠玉、硬玉、緬甸玉,是玉的一種,顏色呈翠綠色(稱之翠)或紫色(稱之翡)。天然翡翠,只經過雕刻打磨,沒有經過任何 化學處理 ,沒有經過高熱、 高壓 等人工偽作,是天然色澤,未經染色或電色,人稱「正色」或「真色」。肉眼觀察質地細膩,顏色柔和,石紋明顯;輕微撞擊,聲音清脆悅耳;手掂有沉重感,明顯區別於其它石質。其特徵為密度應在3.32-3.34g/cm3之間,折射率應為1.66,顯玻璃光澤,放大觀察呈纖維交織結構,紫外燈下不起熒光。鑑定證書標明:「翡翠」或「天然翡翠」。 [1]

[]

形成

翡翠如何形成?民間有很多神奇傳說;地質學家以前一直把它看成一個謎,曾有人認為翡翠與鑽石一樣,都是在地殼深部幾千度高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其實不然;美國不少地球物理學家在實驗室做了大量仿真實驗,再結合世界各地發現翡翠礦床的實際情況,他們認為,翡翠並不是在高溫情況下形成,是在低溫條件下在極高壓力下變質形成。日本東北大學砂川一郎教授在《話說寶石》(1983年出版)一書中,更具體指出翡翠是在一萬個大氣壓和比較低溫度(200 - 300℃)下形成。我們知道地球由地表到深部,越往深處溫度越高,壓力也越大。但翡翠既是在低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當然不可能處於較深部分,那麼高壓究竟從何而來呢?這高壓是由於地殼運動引起擠壓力所形成的,現已獲得證實,凡是有翡翠礦床分布的區域,均是地殼運動較強烈地帶。

產地

珠寶市場上優質翡翠大多來自緬甸霧露河(江)流域第四紀和第三紀礫岩層次生翡翠礦床中。它們主要分布在緬甸北部山地,南北長約240 km,東西寬170 km。1871年,緬甸霧露(又作烏尢,烏龍、烏魯)河流域發現了翡翠原生礦,其中最著名礦床有4個,它們分別是度冒、緬冒、潘冒和南奈冒。原生礦翡翠岩主要是白色和分散有各種綠色色調及褐黃、淺紫色的硬玉岩組成,除硬玉礦物外還有透輝石、角閃石、霓石及鈉長石等礦物,達到寶石級的綠色翡翠很少。除了緬甸出產翡翠外,世界上翡翠出產的國家還有危地馬拉、日本、美國、哈薩克斯坦、墨西哥和哥倫比亞。這些國家翡翠的特點是達到寶石級的很少,大多為一些雕刻級的工藝原料。市場上商業品級的翡翠玉石95%以上來自緬甸,因而翡翠又稱為緬甸玉。

翡翠的鑑別

天然翡翠隨着翡翠價格的居高不下,國內翡翠價格更是不斷攀升,在利益的驅使下,翡翠市場上存在不少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現象,部分對翡翠常識不了解的消費者常常受騙上當。除了請檢測機構鑑定外,廣大玉友加強自身的鑑定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就翡翠而言,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鑑別天然翡翠和人工翡翠?緬甸天然A貨高冰種翡翠猴子抱桃玉掛件什麼是天然翡翠和人工翡翠呢?行業內一般把真翡翠分為A貨、B貨和C貨。所謂A貨是指天然翡翠,B貨和C貨都是人工處理過的翡翠,B貨是指經過漂白處理後再用環氧樹脂填充或浸蠟的翡翠,C貨是指人工着色過的翡翠。這裡要說明的是B貨和C貨也是翡翠,但是其價值沒有A貨價值大。當前,國內翡翠市場正處於穩步發展階段,品質也良莠不齊,目前市場上除了一些大品牌外,其他地方想買到比較有收藏價值的上乘翡翠A貨已經很難。如何鑑別天然翡翠和人工翡翠?我們大致可從以下4方面鑑別天然翡翠和人工翡翠。首先,從光澤上看,天然翡翠有玻璃般光澤,而人工處理過的翡翠整體或局部呈蠟燭光澤。其次,人工處理過的翡翠經過酸洗在透射光下觀察,其晶體結構鬆散,礦物顆粒由柱狀變成不規則形狀或渾圓狀,有的甚至變成粉末。第三,人工處理過的翡翠在反射光下能看到一條條網紋。此外,用環氧樹脂填充過的翡翠在紫外光下會發出熒光,而天然翡翠在紫外光下無熒光。這些鑑別天然翡翠和人工翡翠的方法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翡翠,鑑定過程中要靈活運用。購買翡翠時要求賣家開據正規發票和鑑定證書也是我們避免上當的方法之一。

等級評價標準

中國首份針對高檔翡翠制定的質量檢驗標準——《 翡翠飾品質量等級評價標準 》於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三日在雲南通過評審,被稱為翡翠「護照」的中國首份「高檔天然翡翠飾品質量檢驗證書」也同步在昆明面世。該院院長鄧昆表示,從此翡翠有了相應的價值標準。《翡翠飾品質量等級評價標準》由雲南省珠寶玉石飾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經市場調研後,結合企業、消費者的需要,耗時一年多起草而成,並於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三日通過雲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評審,成為雲南省地方標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