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涯海角(張秀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涯海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天涯海角》中國當代作家張秀華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天涯海角

我們來到「天涯海角」的海灘,山坡上大榕樹獨霸天下,枝葉繁茂遮天蔽日,根系露出地面相互擰纏;海灘上白沙綿綿,巨石如柱,遊人如織,微浪吻岸;海面上碧波蕩漾,小舟搖搖,海風輕吹;儼然一副海闊天空,風平浪靜的景象。隨着我們的進程山坡越來越陡,變成峭壁;沙灘越來越窄,前無去路;海浪越來越高,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此處我們看到了巨石上雕刻的「天涯海角」。這裡並不是「天之涯、海之角」,而前無去處。這兒遠離中原,古時候交通閉塞,人跡罕至,這個「鳥飛尚需半年程」的瓊島,人煙稀少,荒蕪淒涼,是古代帝王流放「逆臣」之地。宋代名臣胡銓曾用「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的詩句和唐代宰相李德裕的「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傾吐了謫臣的際遇。這裡記載着歷史上貶官逆臣的悲劇人生,經過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和描繪,這裡便成為一個富有神奇色彩的古蹟和遊覽勝地了。遊人至此,似有一種到了天地之盡頭感覺,不禁傷感不已。這些「逆臣」就在這裡自生自滅,化作冤魂,今有「鬼域驚魂」的恐怖場景是他們的生命結束時刻的模擬再現,這就是「天涯海角」的獨特文化。也許好多遊客只是游游而已,我卻為歷代曾在「天涯海角」掙扎過、開墾過的先民們感慨萬千!不知臉上的水珠是汗水還是淚水。我帶着感傷的心情離開了「天涯海角」。

南山佛教是仿盛唐風格一座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特有的佛教文化內涵,漂亮的建築雕塑,整齊的生態環境,是遊客回歸自然,演繹佛教之源,令人潔身靜心,超脫紅塵,回歸童真。這裡主要建築有南山寺、南海觀音佛像、觀音文化苑、天竺聖跡、佛名勝景苑、十方塔林與歸根園、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素齋購物一條街等。我們遊覽的重點是「一體化三尊」觀音像。這座露天觀音像,坐落於離海岸線約200米的人工島上,是三亞南山景區里最有名的景點,也是著名的祈福聖地。和一般的觀音像不同的是,這座高108米的觀音像有三面,一面是手持蓮花,一面手持經書,還有一面手持佛珠。三面代表着福祿壽的人間三福,高大宏偉,莊嚴神聖,獨特的「一體化三尊」造型世界罕見。導遊指着高聳入雲的佛像說:「這座觀音像里裝有佛祖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子,求佛是很靈的。」當人們的心靈恍惚無依無靠時,有個這樣的精神寄託之處是一種超自然的「安慰」!

此時,夕陽西下,「一體化三尊」觀音像在陽光下慈祥安寧,熠熠生輝。

晚上,我看見樹幹直的就像水泥電杆,沒枝沒叉,光滑到頭,似乎與六層樓房同高「王宗」樹。我的想象中「她們」個個是美女巨人。她把頭髮編織成丈許長的羽毛狀的十多條辮子整齊地站立在大道兩旁,或集中在一起談情說愛。她的直杆就像好多美女光滑秀美的小腿直立着,慢慢把視線上移就會看到令人窒息的「羽毛裙」。行走在這樣的「王宗」樹林中,猶如在美女巨人的光亮小腿間嬉鬧,令人神飛色舞,情趣萬變!

我們在三亞整整待了五天,就像待了五個小時,三亞的美是一座山,我們才看見了山上的一朵小花,三亞的美是無以言表的,比夢更美!

[1]

作者簡介

張秀華,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