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河路 (廣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河路 (廣州)
圖片來自daydaynews

天河路廣州市天河區一條呈東西走向的主幹道。西起環市東路,經天河立交,往東至中山大道西,全長約2.2公里,寬60。因通過原天河機場,故名天河路。道路兩旁高樓林立,建有多個大型購物中心和電腦城。

歷史

快速公交

天河路以及與其相連的中山大道是廣州市最為繁華的商業區,購物中心、電腦城、公共設施眾多,人流量大,其交通一直為人詬病,上下班高峰期車輛時速在20公里/小時以下。為解決交通堵塞,廣州市政府投資7.2億興建中山大道快速公交試驗線,在2010年2月10日投入運營。[1]

著名建築及地點

天河區

天河區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州老城區東面,1985年5月24日設立,是廣州近年來新城區發展中心。廣州三大商圈之一的「天河商圈」就在此,是廣州的商業中心之一。區政府駐天園街道天府路1號。

歷史

名稱由來

根據《元大德南海志》,北宋時區內已經有大水墟,是當時廣州衛星城鎮

天河區名來源於1984年興建的天河體育中心,而天河體育中心名稱來源於1930年建在這裡的廣州天河機場,天河機場名稱來源於天河村。天河村,原名大水圳,在1926年由於軍閥李福林將所在的大塘村改名為天池村,而大塘村的李氏與天河村的李氏同宗,經李福林的提議,改名為天河村。

大事記

1953年,廣州市歸國華僑學生補習班學校在石牌村東面的太婆山,也即今天暨南大學校內的西北面創辦;

1956年,黃埔大道建成通車,橫穿過石牌村的南面;

1956年,廣東教育行政學院在石牌鴉崗(今崗頂)興建,現址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1958年9月,暨南大學在石牌村東面重建開學。

現代分區

1985年5月24日,天河區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從廣州市郊區分出,成為廣州市轄行政區。新建區時,有兩鎮四街:沙河區(鎮)(含同和鄉、京溪鄉)、東圃區(鎮),以及沙河街、五山街、員村街、車陂街。當時面積102.5平方公里,人口20.04萬人。此後轄區經過多次變化。1987年9月,同和鎮(由同和鄉和京溪鄉組成)劃歸白雲區管轄。

1992年4月,楊箕村從東山區劃歸天河區。1994年2月,原市農工商聯合總公司鳳凰農工商公司屬下的柯木塱、漁沙坦兩行政村劃歸天河區。1994年8月,沙東村二隊(自然村)從東山區劃歸天河區。2000年9月,原屬廣州市新塘農工商公司的新塘、沐陂、凌塘、玉樹4個行政村移交給天河區。2005年6月7日,登峰街和楊箕村劃歸越秀,新塘街的玉樹村劃歸蘿崗區。隨着天河區城市化的發展,鄉村逐漸由行政村改設行政街,2002年12月,沙河鎮和東圃鎮撤銷。

下轄街道

天河區行政區域總面積約137.38平方公里,轄有21個行政街:

沙河街(1950年7月成立,以行文批准為準,下同)、五山街(1950年成立)、員村街(1960年7月成立)、車陂街(1981年5月成立)、石牌街(1987年3月成立)、天河南街(1992年10月9日成立)、林和街(1995年8月11日成立)、沙東街(1995年8月11日成立)、興華街(1995年8月11日成立)、棠下街(1997年11月18日成立)、天園街(1999年9月30日成立)、冼村街(1999年12月29日成立)、獵德街(1999年12月29日成立)、元崗街(1999年12月29日成立)、黃村街(1999年12月29日成立)、龍洞街(2002年12月成立)、長興街(2002年12月成立)、鳳凰街(2002年12月成立)、前進街(2002年12月成立)、珠吉街(2002年12月成立)、新塘街(2002年12月成立)。

參考文獻

  1. 廣州日報. BRT公交今起正式投入運營. 2010年2月10日 [2012年4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