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天柱民中全稱貴州省天柱民族中學位於貴州省天柱縣城,前身是「開化書院」(1597年,明朝萬曆二十五年)、「鳳山書院」(1877年,清朝光緒三年)、「天柱縣官立高等小學堂」(1902年,清朝光緒二十八年)。曾名「天柱中學」(1915年)、「貴州省立天柱中學」(1945年)。1953年經省教育廳批准更名為天柱民族中學,1956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屬重點中學。先後獲得「中國中學名校」、 「全國面向未來閱讀工程示範學校」、「貴州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貴州省普及實驗教學示範中學」、「黔東南州示範性高中」和「貴州省示範性高中」等殊榮[1]

目錄

簡介

貴州省天柱民族中學位於貴州省天柱縣城,前身是「開化書院」

(1597年,明朝萬曆二十五年)、「鳳山書院」(1877年,清朝光緒三年)、「天柱縣官立高等小學堂」(1902年,清朝光緒二十八年)。曾名「天柱中學」(1915年)、「貴州省立天柱中學」(1945年)。1953年經省教育廳批准更名為天柱民族中學,1956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屬重點中學。先後獲得「中國中學名校」、 「全國面向未來閱讀工程示範學校」、「貴州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貴州省普及實驗教學示範中學」、「黔東南州示範性高中」和「貴州省示範性高中」等殊榮。

培訓人才

建校91年來,天柱民族中學為國家培養了初高中畢業生3萬餘名,莘莘學子廣布五洲四海:有中共早期優秀黨員、著名的少數民族無產階級革命家、上海龍華二十四烈士之一的龍大道,貴州省原人大常委副主任龍賢昭,貴州省人大常委副主任楊序順,北京大學教授、留美博士肖以金,翻譯家粟周熊,空間物理學家、武漢大學教授龍咸靈,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楊鳳翔,美國杜克大學博士後、碩士生導師楊建輝,留美博士羅念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劉榮敏、張作為、袁仁琮、潘年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楊長槐、龍開朗、楊抱林、楊念一,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楊秀昭、張中笑等。恢復高考後,曾培養出全省文科狀元,高考成績一年一個台階,為全國一流名牌大學輸送了一大批合格新生,其中北大3人,清華8人。2003年本科錄取517;2004年本科錄取536人; 2005年本科錄取662人。2006年本科錄取516人。 天柱民族中學占地72109.8 平方米,合108畝。校舍建築面積27276.5平方米,綠化面積4130平方米。校園布局合理,錯落有致,整潔優美。運動場面積20000平方米。教學設施齊備,實驗、電教、語音、藝術等專用教室一應俱全。建有衛星地面接收站、校園寬帶網絡和教學雙向監控系統。2004年接入了北京四中校網,成為「北京四中遠程教育合作學校」。 學校現有42個教學班,在校生2300多人,少數民族學生占98.2%。在職教職工165人,其中專任教師143人,本科學歷135人,高級54人,中級45人。 經過一代代民中人的不懈努力,天柱民族中學形成了「敬業垂範、精深善導」的教風、「勤勉嚴謹、博學礪志」的學風,以及「面向全體,和諧發展,弘揚個性,文藝見長」的辦學特色。在文學藝術人才培養方面獨樹一幟,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從這裡走出了眾多的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文藝人才[2]

優美的校園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完善的設施設備,優質的師資隊伍,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創建了一方求知的聖地,被譽為「文藝的園圃、大學的搖籃」。

潘年英等作家,美術界有楊長槐、楊抱林、楊念一等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音樂界有楊紹櫚、張中笑等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2001年天柱縣榮獲全省先進文化縣稱號。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位於湘黔邊界的天柱,正處在中國中西部經濟的交融區域,這裡物華天寶,人赤地靈;這裡資源豐富,區位優勢:這裡環境寬鬆,政策優惠;這裡是一塊有待開發的處女地,它充滿着很多發展的良機,是一塊神奇的、不可多得的投資寶地。

視頻

天柱民中 相關視頻

天柱民中-《我和我的祖國》視頻
我縣教育改革見成效 天柱民中實現新突破

參考文獻

  1. 天柱民中98周年校慶 ,優酷,2013-12-22
  2. 天柱民族中學2018高考喜報 ,好看視頻,20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