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主教若瑟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主教若瑟堂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民生路。始建於1893年,因奉大聖約瑟做主保,故名。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正中經堂面積約500平方米,可容納1000餘人。

天主教

天主教」一詞的西文源自希臘文,意為「全世界的」、「普遍的」。中文「天主」一詞,為明末天主教傳教士進入中國[1]後,借用中國原有名稱對所信之神的譯稱,取意為至高至上的主宰,以與中國所信奉的神靈相區別,故稱其教為天主教。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穌基督,尊耶穌生母瑪利亞為「聖母」。「信經」[2]是天主教權威性的信仰綱要,也是信徒受洗入教時必讀的經文。其中《使徒信經》是最古老的信經之一,共十二條,有「十二端信道」之說,囊括了天主教信仰的主旨,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相信全能的父上帝(天主)。他化成天地,創造人類。2.相信天主聖子(耶穌基督)。耶穌降生為人、救贖人類,受難(被處死)、復活、升天,末日審判時將再次降臨。3.相信天主聖神(即聖靈)、聖教會、肉身復活等。

歷史沿革

重慶若瑟堂位於渝中區民生路若瑟堂巷一號,該教堂奉若瑟為「主保」,故名若瑟堂。若瑟是耶穌的養父,因傳說中的故事而深受天主教徒敬仰。若瑟堂內每天早晨都有神父主持彌撒,每逢禮拜日和天主教的重大節日,都有千餘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宗教活動。若瑟堂是重慶市至今保存最好的最古老的天主教堂。

若瑟堂的由來和歷史沿革天主教早在元朝至元年間(1294)就已傳入中國。我國最早的教堂當時由教皇派到中國的方濟各會會士約翰·孟德高維諾在北京修建。因此不應當誤解為天主教堂在我國的產生是帝國主義侵略的結果。只是到了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英、法等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後,各國來華傳教士日益增多,他們深入城市和鄉村進行傳教活動,中國的教堂建築才隨之紛紛興建。

清咸豐8年(1858年)法國傳教士范若瑟奉旨傳教,在北京指索重慶長安寺改建教堂,獲得清政府總理衙門應允。天主教最早傳入重慶,可溯自清咸豐八年(1858年)。天主教重慶教區主教座堂若瑟堂,位於渝中區民生路,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正中經堂面積約500平方米,可容納1000餘人。

建築特色

若瑟堂經堂內,兩排大柱托着乳黃色廳頂,華燈高懸,燭光交映。正中有彩塑耶穌、聖母、若瑟像,兩壁有十四耶穌苦修油畫像。另有服飾祭器屋一間。1917年建尖頂十字架鐘樓一座,高36米,內置吊鐘3口,大時鐘1口。陳設典雅華麗,氣氛莊重肅穆。若瑟堂每個主日安排三台彌撒。逢重大祭祀活動,有千餘教友來堂參加彌撒儀式。1917年由法國神父孟東主持修建十字架鐘樓一座。鐘樓高36米,內置吊鐘三口,大時鐘一座。抗戰時期,經堂被日機炸毀,鐘樓無大損傷,1946年8月修復。

交通情況

名稱:重慶天主教若瑟堂(重慶教區主教座堂)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民生路若瑟堂巷1號

道路:乘401路,413路、418路等靠站七星崗的公車可達天主教若瑟堂。

在七星崗蘇寧電器的對面 每周都有正式彌撒。主日有主日彌撒,平日早晨有平日彌撒。

參考文獻

  1. 天主教的簡介以及天主教在青海省的傳播,青海新聞網,2006-08-20
  2. 信經,新浪博客,201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