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下銀杏第一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下銀杏第一樹是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浮來山定林寺內的一棵銀杏樹,樹高24.7米,經維15.7米,已有5000年的樹齡。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銀杏樹,已被列入「世界之最」和《世界吉尼斯大全》。

  • 中文學名: 天下銀杏第一樹
  • 界: 植物界
  • 門: 種子植物門
  • 亞 門: 裸子植物亞門
  • 綱: 銀杏綱
  • 目: 銀杏目
  • 科: 銀杏科
  • 屬: 銀杏屬

簡介

山東莒縣城西九公里處有座山峰聳峙,風景宜人的浮來山。山上古剎定林寺內有株樹齡達4千餘年的「天下第一銀杏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銀杏樹,它已被列入「世界之最」和《世界吉尼斯大全》。

據大樹前立於清朝順治(公元1654年)的碑文記載:春秋時期,莒、魯兩國不和,紀國國君從中調解,莒、魯兩國國君於魯隱公8年(公元前715年),會盟於這株大銀杏樹下——而那時這株銀杏已是參天大樹。據專家考證,這株大銀杏樹歷經20個朝代,在大禹治水之前已有之,是一部「活歷史」,被人們稱作「活化石」。

形態特徵

古銀杏樹參天而立,遠看形如山丘,龍盤虎踞,氣勢磅礴,冠似華蓋,繁蔭數畝。樹下古碑林立,詩詞萃集,留下了先人的許多題詠紀略。其中「大樹龍盤會魯侯,......」(《左傳》)記載:「魯隱公八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於浮來。」)是指春秋時期,莒國的國君莒子與魯國的國君魯侯,在銀杏樹下,結盟修好一事。那時,此樹雖無確切年齡記載,卻已為「大樹」。又如清順治甲午年間,莒知州陳全國所立碑云:「此樹至今三千餘年」,就是說此樹在三百年前就已三千餘歲了。因而古人留下「十畝蔭森更生寒,秦松漢柏莫論年」的佳句。

大樹高26.3米,樹身圍粗15.7米,樹冠遮地660多平方米。樹根蜿蜒裸露,每天需吸收2噸的水分。關於這棵樹的圍粗,自古就有「大八摟,小八摟」之說。「大八摟」是指個子高的人去摟,正好是八摟;「小八摟」是指個子小的人去摟,恰好也是八摟。原來這株大樹樹幹是上粗下細。筆者為了證實,曾圍着樹幹摟了兩次,結果恰恰也是八摟粗,分毫不差。[1]

這棵大樹的圍粗還存在着一種說法是「七摟八揸一媳婦」粗。傳說一位秀才冒雨來到這棵樹下,想證實一下樹幹粗細,便圍着大樹摟了起來,但摟到七摟後,沒想到恰有一個小媳婦緊靠樹幹躲雨,秀才沒法子再摟,只好用手去揸餘下的樹幹,揸了八揸就沒法再揸了,於是便有了「七摟八揸一媳婦」的說法。至於當時的小媳婦是多胖多瘦,只有留給後人去猜想了。

這棵大銀杏樹,至今枝葉繁茂,每年結果不輟。它不但枝條上結果,就連老朽的粗枝幹上也直接結出銀杏來,實在令人驚奇。銀杏樹多是雌雄兼株才能結果,但這株大銀杏樹是雌樹,附近也無雄樹,為什麼也能結果?有人推測說它可能靠風力從很遠很遠的山上吹來的雄樹花粉而受孕結果的。

更有奇者,在這株大樹的枝椏根部,長出的30個形似鐘乳石狀的樹瘤,輕輕叩擊,裡面似乎是空的,發出咚咚的聲響。據說人們摸了這些樹瘤,便會有好運降臨,而且能長壽。故到此樹下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去撫摸它。距地面最近的一個樹瘤已經被人們撫摸得油光光的了。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時,曾偷伐去一個樹瘤,剖開樹瘤,花紋紛紜自然,像山水雲煙,似牛羊豬馬,看什麼像什麼,猶如「印象派」繪畫作品,堪稱一絕。

這棵樹雖經改朝換代和戰火的磨難,都未受到絲毫損害,但差一點毀於「文革」時期。定林寺內「三教堂」院內還有棵2千年的大銀杏樹,就毀於十年浩劫。據說這棵大樹被伐時,鮮紅的「血液」四溢,流個不停,把伐樹的紅衛兵嚇得魂飛魄散。其實哪裡是血水?是銀杏樹的乳汁而已。那棵雄樹被伐倒,樹樁猶在,實在令人痛惜。當紅衛兵又要伐這棵4千年的大樹時,莒縣的父老鄉親自動圍在大樹旁,聲言要伐樹就先殺我們吧,結果伐樹者未敢下手,於是這棵珍貴的古樹得以保全下來。

歲月悠悠,天下第一銀杏樹至今枝葉旺盛,茁壯成長,以其巨大的生命力,巍巍屹立在浮來山上,注視着歷史的變遷,向人們訴說着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

相關視頻

天下銀杏第一樹

樹高:24.7米

經維:15.7米

樹齡:有5000餘年

據《左傳》記載:「魯隱公八年,公及莒人盟於浮來」。是指春秋時期莒國的國君莒子與魯國的國君魯公,在銀杏樹下結盟修好一事。那時此樹雖無確切年齡記載,卻已如煙雲籠罩於浮來山。清順治年間,莒州太守陳全國立碑曰,「此樹至今已三千餘年。」據此推算,這樹已有4000餘年的樹齡。[2]

人文和旅遊

浮來山並不高,海拔不過298.9米,但因一株樹齡約4000年的銀杏樹而聲名遠揚。景區內浮來峰、佛來峰和飛來峰三峰鼎立,拱圍相連,構成聚氣藏風的幽境。山上的定林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定林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藝理論批評家劉勰晚年循跡之地,現已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中的「校經樓」,系郭沫若先生於1962年親筆所題,現已成為劉勰生平陳列館。大文豪巴金先生曾來過這裡,賞銀杏樹、拜劉勰故居。

賞完銀杏樹,爬爬山也不錯,不到300米的浮來山老人孩子不用費很大功夫就能上去,山道兩側散布着的五百羅漢,也是一道別致的風景。爬到山頂後,喜歡刺激的遊客還可以坐上滑草車,體驗一下飛馳下山的感覺。

作為一條全新的線路,賞完千年銀杏樹後,遊客還可以到日照海濱體驗一下涼爽的海風,游山戲水。[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