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麥(趙立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大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大麥》中國當代作家趙立新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大麥

大麥是相對小麥而言的一種農作物,它比小麥早成熟半個多月,是兒時我們在青黃不接的荒春上期待較早的美食之一。

兒時,因家裡兄弟姐妹多,憑父母出工幹活掙工分分得糧食不夠吃,接不上茬。那個時候鮮嫩的柳樹葉、楊樹葉、槐樹葉和山野菜伴稀糝子湯充飢也難以為繼了,這個時候大麥熟了。為了接春荒,每年秋季西土間塄邊的豬飼料地紅薯挖了後,父親就擔尿把那塊地種成大麥,目的就是等到大麥熟了,一家人好度春荒。

大麥收穫後,母親就把剛收穫的大麥打成顆粒晾曬乾,然後半少許水,取名叫做:入服。然後拿到碾子上揣麥仁。揣麥仁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用時也長。因為它要通過碾磙子與碾盤子的磨合把緊緊包裹在大麥身上的一層殼去掉,然後大麥仁才能食用。有時候母親就把揣成的回麥仁給我們煮在鍋里,好吃,耐實也經餓。在我的家鄉左鄰右舍過紅白喜事的時候,經常吃麥仁面。但回麥仁是比較難煮的,於是中午要吃麥仁飯時,母親在早飯後出工時就把麥仁煮到鍋里,通過一個上午的時間熱水蒸煮,就熟了。上午放工回家就直接食用了,有時候下兩條面,那吃起來的感覺就更好了。有時候,為了節省柴禾也把麥仁拿到石磨子上磨碎,這樣煮就省時,省柴禾,但給人的口感就不如煮回麥仁那麼好吃。

人間天長莫過四月天。大麥成熟早,為了讓飢腸轆轆的我們不餓肚子,等大麥成熟收穫後,母親就把大麥拿到鍋里炒個半生,然後與苞谷粑粑、平時收拾的豆皮子、稻糠子攪和到一塊了磨成面,取名炒麵,亦或算拌麵。每天早上放學後回到家裡,每人一碗稀苞谷糝子湯和一碗炒麵,喝一口稀糝子湯,吃一口炒麵。這樣春上天長,坐在教室里人心不發慌,聽課也有勁,也不走神。

[1]

作者簡介

趙立新,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