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抗日游擊革命根據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青山抗日游擊革命根據地
大青山抗日根據地位於大青山深處,境內峰巒起伏,連綿不斷,八大高峰(西腦包山、東腦包山、華尖山、大平頂山、小平頂山、大特山、銀貢山)由西往東依次排列,山與山之間有五大溝(韭菜溝、肖夭子溝、老賴溝、得勝溝、李齊溝)以及30餘條支溝穿插其間,搶盤河、得勝河常流不斷。最高山峰海撥2255米,平均海撥1700米,山大溝深,林木繁茂,地形十分險要,在抗日戰爭中,大青山區以其特定的位置,成為整個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中心地帶。
大青山抗日根據地是全國著名的老、少、邊區,-、李井泉、王若飛、郝秀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留下了光輝的足跡。1938年5月,毛澤東電令「朱德、彭德懷、賀龍、關向應、肖克等:「在平綏路以北沿大青山脈建立游擊根據地甚關重要,請你們迅即考慮此事」。8月底,大青山抗日根據地游擊隊2300餘人,由八路軍120師358旅715團政治委員李井泉和參謀長姚吉吉率領,冒雨穿過平綏鐵路,突破敵防線,進入武川縣境,9月1日到達大青山。隨後,大青山支隊攻克烏蘭花鎮,開展抗日宣傳,李井泉率部進駐武川縣井爾溝,開闢根據地,在井爾溝柳溝門村首次會議,研究建立鄉村基層抗日政權、軍事部署等問題。10月間,大青山蒙漢抗日游擊隊在歸綏縣面鋪窯子村與支隊主力部隊勝利會師。從此,大青山軍民以武川為中心,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
1939年武川縣境內的黃花窩鋪、井爾溝、萬家溝、得勝溝、李齊溝、二四道窪以及馬場梁、駱駝場均為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主要區域。八路軍來到大青山後,支隊司令部在井爾溝駐紮,指揮各地分散作戰,八路軍戰士經常在這裡休整、操練,井爾溝群眾與八路軍患難以共,風雨同舟,築起窯洞,搭起窩棚,楊植霖和群眾住在窯洞裡,姚吉吉帶電台住管溝子,1940年春,大青山黨政機關和支隊司令部由井爾溝遷在萬家溝,以轉移到得勝溝。司令部在得勝溝期間,縣城和西烏蘭不浪的日偽軍800多人襲擊得勝溝,司令部提前獲悉情報,在溝口設下埋伏,激戰後,日偽軍傷亡慘重,司令部憑藉山林安全轉移。
李齊溝的駱駝是支隊3團後方機關駐地,設有供給處、修械所、被服廠和醫療所,八年抗戰中,八路軍3團後方機關一直在駱駝場,堅持到最後勝利。
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黨政建設是在1938年12月,武川縣八區動員委員會在玻璃哈達村成立,
王景堂任主任,李琦任副主任,郝秀山任分配部部長,動委會過渡為抗日救國會、農會、婦女會等,後來根據鬥爭需要,動委會過渡為抗日民主政權。1939年3月中共綏遠省委建立,黨的活動分為河套、綏中、歸陶、綏東四個區,積極發展黨員。1942年春,在南烏蘭不浪建立黨支部,為武川縣第一個基層黨支部。抗戰期間,大青山支隊在武川游擊根據多次召開黨的代表會議,總結工作分析對敵鬥爭形勢,討論今後的鬥爭方針和任務。
在創建大青山根據地,堅持抗日游擊戰爭的過程中,武川各族人民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旗幟下,參軍參戰,傾碧血盡赤子愛母之心,擁軍擁政,守焦士肩匹夫救國之任,傳情報、抬擔架、護傷員、挖窯洞、做軍鞋……軍民一家共築血肉長城,期間發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支前婦女張蘭女為戰士送吃、送穿,被奸發現後抓捕,嚴刑拷打,問她八路軍後勤處、軍需庫在哪裡,她始終未招供,還有白生寶夜送石磨、「八路採購」張潤喜、張二婦女捨身救親人、韓三毛寧死保物資、地下軍服廠等抗日事件。
大青山抗日的主要戰事有:攻克烏蘭花;蜈蚣壩伏擊戰;郝區政府反掃蕩;得勝溝糧食保衛戰;二份子戰役;什爾登阻擊戰、吉盛奎戰鬥;上廟溝戰鬥、孤石壩戰鬥等;抗日慘案有:西水溝慘案;井爾溝慘案;白旗慘案、哈彥忽洞慘案等。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現有司令部、衛生隊、教導隊、電台等遺址,李井泉、姚吉吉等領導人住過的窯洞和辦公用的石磨、樹墩,存有八路軍作戰使用過的電台、戰刀、手榴彈、馬蹬、火盆、糧食袋、火鐮等珍貴文物,李齊溝有郝秀山等老一輩領導人成立的「郝區政府」原址,並存有大量的革命歷史文物。在根據地內曾經留下李井泉、姚吉吉、黃厚、楊植林、王良太等一大批革命前輩戎馬青山的足跡,留下了大青山抗日軍民奮勇殺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