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連化物所生物分離分析新材料與新技術課題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大連化物所生物分離分析新材料與新技術課題組1809組成立於2002年,其前身為國家色譜研究與分析中心液相色譜組(403組)。2002年,化物所正式組建生物技術部,本組改名為生物分離分析新材料與新技術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分離分析新材料的製備、生物分子微分離分析和結構鑑定、生物質譜為基礎的聯用技術和方法及其在中藥生物指紋譜、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分析中的應用。

機構簡介

課題組組長鄒漢法研究員[1],固定職工6名,返聘職工1名,在讀研究生19名,其中包括與浙江大學合作培養研究生1名。目前已培養和協助培養碩/博士研究生20餘名,博士後出站4名,其中2名研究生獲中科院獎學金院長特別獎(其中1名為協助1810組張玉奎院士培養),多名獲中科院院長獎學金優秀獎和其它冠名獎,有的已回國獲得中科院「百人計劃」資助。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獲遼寧自然科學一等獎二次,中科院自然科學三等獎一次,中國分析測試協會CAIA獎一等獎三次、二等獎一次。

應用方向

生物分離 蛋白質組學 proteome 手性分離 多維分離 代謝組學 中藥 MALDI 單分子識別。

相關資訊

大化所等在蛋白質磷酸化規模化分析研究中獲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鄒漢法帶領的研究團隊(1809組)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薛宇和第二軍醫大學王紅陽院士合作,在人類肝臟蛋白質磷酸化的規模化分離鑑定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蛋白質組學領域着名刊物上 (Mol. Cell. Proteomics,2012,11,1070-1083)。

該項研究工作依託大連化物所的磷酸化蛋白質組學分析平台技術,採用鈦離子固定化親和色譜材料(Ti—IMAC),對人肝組織蛋白質酶解產物中的磷酸化肽段進行高選擇性的富集,進一步應用具有高度正交性的反相—反相多維液相色譜與質譜聯用技術對磷酸化肽段進行分級和規模化鑑定,在人類肝臟組織中鑑定了9719個蛋白質磷酸化位點,這是迄今為止國際上人類肝臟蛋白質磷酸化的最大數據集。

以此為基礎,利用生物信息學軟件iGPS構建了一個含有12819個潛在位點特異性的激酶—底物相互作用人肝組織磷酸化蛋白質信號網絡。這一研究成果對於系統和深入地了解激酶與底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質磷酸化在人類肝臟中的生理學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潛在的應用價值。

蛋白質磷酸化是生物體內最重要的一種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它在細胞信號傳導、細胞生長、分裂、分化與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中起着關鍵的調節作用。傳統的生物學方法只能針對一個或幾個目標蛋白的磷酸化進行鑑定和驗證,無法系統地了解磷酸化蛋白信號網絡在生物體內的形成機制。蛋白質組學分析平台技術可以很好地實現生物系統中蛋白質磷酸化的大規模分離鑑定。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生物分離分析新材料與新技術課題組(1809組)一直致力於磷酸化蛋白質組學分析新技術和新方法研究,並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相關研究成果已申請美國發明專利2項,在蛋白質組學研究的主流刊物Mol. Cell. Proteomics,Anal. Chem.和J. Proteome Res.等發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2], 2011年應邀在美國化學會刊物Anal. Chem.發表了蛋白質磷酸化分析的前瞻性評述論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