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蔥霜霉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蔥霜霉病

大蔥霜霉病
原圖鏈接

全株染病的越冬大蔥,停止生長,株高降低;葉片加厚、黃變而彎曲。春秋陰雨連綿時,可形成白色霉層,黃變枯萎。再感染的大蔥,葉片和花梗上出現黃白色長橢圓形大病斑,表面上有白色霉層,後變為綠色或暗紫色。嚴重時,病株呈淡黃色枯萎。該病斑上生出雜菌後,有時還形成黑絨狀霉層。

基本信息

別 稱: 大蔥霜霉病

多發群體: 大蔥

大蔥霜霉病1
原圖鏈接

常見發病部位: 葉片

常見症狀: 全株染病的越冬大蔥,停止生長,株高降低;葉片加厚、黃變而彎曲

大蔥霜霉病症狀

大蔥霜霉病主要為害葉及花梗。花梗上初生黃白色較大侵染斑,紡錘形或橢圓形,其上產生白黴,後期變為淡黃色或暗黃色。中下部葉片染病,病部以上漸乾枯下垂。假莖染病多破裂、彎曲。鱗莖染病,可引致系統性侵染。這類病株矮縮,葉片畸形或扭曲,濕度大時,表面長出大量白黴。   

發病條件

病原菌為真菌.病菌從卵孢子附着於病殘體或種子或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萌發,從植株的氣孔侵入。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後借氣流、風雨、昆蟲等傳播,進行再侵染。空氣相對濕度95%以上,氣溫15℃左右為流行季節,一年主要有兩次發病高峰,以9月一10月發病最重。低溫多雨和重霧天氣病害加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過分密植、重茬地、植株生長不良及大水漫灌時發病也較重。[1]

傳播途徑

1、大蔥霜霉病的病原主要靠菌絲體潛伏在鱗莖上越冬,或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殘體上或附着在種子表面越冬,成為第2年的初次侵染源。第2年病原萌發,從植株的氣孔侵入或以菌絲體在寄主體內蔓延引起發病。

2、大蔥霜霉病在田間病株上產生大量的孢子囊,藉助氣流、雨水、昆蟲、農事操作進行傳播。孢子囊經傳播一旦接觸到寄主感病部位,條件適宜時幾個小時就可萌發、侵入,其潛伏期較短,條件適宜時只有3~5天。生長季節可重複多次侵染。

3、大蔥霜霉病的子囊形成的最適溫度為15℃,不耐乾燥,壽命短,萌發適溫為10℃。

發病原因

1、霜霉病的發生喜歡低溫高濕的氣候條件,發病的最適溫度是15℃,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病原的潛伏期是5~10天。

2、在春季和初夏,如遇白天溫暖,夜晚涼爽,連陰多雨的天氣,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尤其是連續的重霧天,常會發生霜霉病的大流行。

3、在地勢低洼,土壤黏重,大水漫灌,過於密植,生長不良的地塊大蔥霜霉病發病也重。[2]

發生規律

田間病殘體中的病菌卵孢子和鱗莖中的潛伏菌絲體為主要初侵染菌源。卵孢 子在土壤內病殘體中可存活數年。蔥類種子中有菌絲體潛伏,種子表面也可 粘附卵孢子,但帶菌種子能否傳病尚未有定論。越夏或越冬的卵孢子以及鱗 莖傳帶的菌絲體都能侵染幼苗,形成系統侵染病株。

秋播蔥苗染病後,菌絲在秋冬季節隨生長點在體內蔓延,2~3月間即出現系 統侵染症狀。病部陸續產生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子囊隨風雨和昆蟲 傳播,接觸葉片,在葉面水滴中萌芽,產生芽管,由氣孔侵入,形成局部侵 染。葉片和葉鞘發病部位的病菌向基部蔓延,引起鱗莖感染。孢子囊隨雨水 降落在土壤中也能侵染鱗莖。在適宜條件下可發生多次再侵染,形成大流行 。

涼爽高濕的天氣有利於病原菌發育和病害發生。氣溫l5℃左右,降雨較 多時最有利於發病。4月中旬至5月上旬(東北地區5~6月份)持續陰雨或經常出 現重霧、大霧時,霜霉病可能大流行。地勢低洼、大水漫灌、密植和生長不 良的地塊發病尤重。夏季溫度高,發病受抑制。秋季發病程度也與雨量成正 相關,灌水不當也誘使發病加重。秋季病重田塊,翌年春季發病也重。[3]

防治方法

農業措施

1、選用抗病或輕病品種。假莖紫紅、葉管細、蠟粉厚的大蔥品種發病較輕

2、發病地避免連作,實行3~4年輪作。保持田園衛生,收穫後清除病殘體,及時深耕。

3、選擇地勢平坦、排水方便的肥沃壤土做苗床和栽植地。

4、雨後及時排水,土壤濕度高時,淺中耕散墒。

5、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定植時淘汰病苗,早期拔除田間系統侵染病株,攜出田外燒毀。

化學防治

苗期和發病初期噴藥防治,可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 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 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每10天噴1次, 連噴2~3次。大蔥葉面有蠟粉,不易着藥,為了增加藥劑的粘着性,每10千 克藥液可加中性洗衣粉5~10克。[4]


相關視頻

巧防蔥類霜霉病 促花王科技


大蔥病蟲害防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