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良野雞卷又稱大良肉卷,是一道傳統的名點,屬於粵菜系。以肥肉片製成,特點是甘脆酥化,焦香味美,肥而不膩,宜酒宜茶。

大良野雞卷 原圖鏈接 搜狐網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大良野雞卷 別名 大良肉卷
口味 甘脆酥化,焦香味美 主要食材 肥豬肉,瘦豬肉
特色 甘脆酥化,焦香味美,肥而不膩 分類 粵菜系
難易程度 中等

簡介

 
大良野雞卷 原圖鏈接 搜狐網

大良野雞卷是粵菜中知名度較高的菜式之一。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大良宜春園酒家董程師傅創製。名目與清代袁枚《隨園食譜》所載的野雞卷相同,而用料、製作相異。以肥肉片製成,特點是甘脆酥化,焦香味美,肥而不膩,宜酒宜茶。

【原料】

白膘(175克)、瘦肉(150克)、火腿(40克)、玫瑰油(少許)、白糖(少許)、精鹽(少許)、地栗粉(少許)、雞蛋白(少許)、鄧麵粉(廣東產,色白,無筋)(40克)、味精(少許)。

【製作過程】

一、將白膘、瘦肉切成薄片,白膘可片4片,每片長6寸、寬4寸,瘦肉也可切4片,每片4寸見方,加糖、玫瑰酒、鹽醃十多分鐘,使之入味。二、將火腿切成長條,再將白膘鋪平,用瘦肉鋪在肥膘上面,將火腿放在中心,捲成圓柱狀。卷口用雞蛋白、地栗粉勻封住,以免鬆動。現放入鄧麵粉內滾一滾,然後上籠蒸十五至二十分鐘,取出冷卻後,再切成厚5分的小圓塊,投入熱油鍋,炸至金黃色即好。

製作方法

用料:片成長20厘米、寬14厘米、厚1毫米的肥豬肉500克,切成薄片的瘦豬肉500克,生粉100克,紹酒40克,鹽6克,雞蛋1隻,味精2.5克。

製法:

  1. 先將肥肉片用紹酒25克醃20分鐘,再用紹酒15克、鹽、味精、蛋黃適量與瘦肉片拌勻,拍上薄生粉。
  2. 將肥肉片拍上生粉鋪開,把瘦肉片放在肥肉片上,占寬度的2/3;剩下的1/3寬度以蛋清、生粉打勻貼口,緊捲成圓筒形。
  3. 放入蒸籠蒸熟,冷卻後切成厚0.5厘米的棋子形,下油鑊炸至呈金黃色上碟,蘸淮鹽吃。[1]

原料及製作

【菜名】 大良野雞卷 【所屬菜系】 粵菜

【特點】 香脆可口,味道鮮美


風味特點

  1. 「炸野雞卷」始於黃諫舊居「黃家園」,色澤金黃,外酥里嫩,風味特別,流傳市肆,遂為蘭州名餚。
  2. 黃諫,蘭州人,曾任翰林院侍讀學士,著有《經書集解》和《蘭坡集》,是明代隴上知名學者。黃諫及第前,多在黃家樓(今蘭州中央廣場東側)讀書,曾收留一胡姓女子為妾。胡才貌出眾,善烹任,深得黃諫寵愛及近鄰稱讚,呼為「胡姐姐」。不幸胡氏早歿,葬於華林寺後,當地農民把這墳稱為「姐姐溝」。相傳,胡氏歿後,諫常思之,一日夢胡氏烹野雞卷,味香撲鼻,風味絕佳。夢醒,諫步至「姐姐溝」胡氏墓前,遂見一狐狸逐野雞,疑之為狐仙。狐去,諫得雞,家廚照諫所述而烹,果然外酥里嫩,風味特別,流傳市肆,名曰「炸野雞卷」。
  3. 順德大良"野雞卷"原料實為豬肉,野字意思如野史正史不可同比一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