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禹斬防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禹斬防風,民間故事。[1]

故事內容 


,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說法),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後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其父名鯀,被帝堯封於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禹是禪讓制度下產生的最後一個部落聯盟首領。在諸侯的擁戴下,禹之子啟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夏。並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禹之子啟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禹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後人稱他為大禹。禹死後安葬於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市南),仍存禹廟、禹陵、禹祠。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大禹治好地上洪水,來到會稽茅山開慶功會。各路治水的領頭人陸續前來。到了開會的日子,只缺一個防風氏。


防風氏個子非常高大,曾經和大禹的阿爹一起治過水。因為他們治水只堵截,不疏導,治水失敗了。鯀被砍了頭,防風氏僥倖留下。後來,防風氏又跟大禹治水,不願跟隨大禹去挖河,說讓他帶些人仍到山間去築壩攔洪。大禹心裡雖不高興,還是同意了。


防風氏帶了些人在四明山築壩,把四明山北坡的水全攔了起來。這回他以為大功告成了,就頭枕在山巔,腳擱在壩上,呼嚕呼嚕睡起大覺來。不料轉身時腳一蹬,大壩倒了一大截。山洪嘩啦啦往下瀉,搞得餘姚百姓死傷慘重,等到防風氏重新把壩築好,已是大禹在茅山開會的第二天了。


防風氏懊懊喪喪來見大禹,大禹十分氣憤,就問身邊執法的人道:「損壩瀉洪,毀田傷人,該定何罪?」執法的人答道:「立斬!」大禹點了點頭便叫隨從把防風氏綁了去殺頭。


因為防風氏個子高大,跪在地上,執刑人的刀子還夠不着他的項頸。於是大禹就叫人建造了一個刑堂,堂中央設立高台,讓防風氏跪在刑台下,執刑的人站在台上,這樣手起刀落,才把防風氏的頭斬了下來。大禹斬了防風氏。立即帶領一行人趕到餘姚去挖江,引洪入海。


當地百姓便把防風氏的屍體葬在附近。後來老百姓在治理鏡湖時,還掘出過一根七尺長的人骨,據說便是防風氏的腳骨。於是人們在那裡建了一座「七尺廟」,紀念防風氏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參考資料 

  1. 大禹斬防風 兒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