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甲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甲鄉地名,比較著名的有福建省古田縣大甲鎮和廣西省百色市靖西縣大甲鄉。[1]

鄉鎮概況

地處古田、蕉城、羅源三縣(區)交界,全鄉轄16個行政村,76個自然村,總人口18628人,其中土地總面積1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1萬畝,林地面積12.8萬畝。大甲是革命老蘇區鄉,全鎮有重點老蘇區村59個,一般老區村15個(均系自然村)。2013年3月19日,省政府研究同意賦予大甲鄉省級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政策,大甲鄉可享受省級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鎮的相關扶持政策。 2013年5月2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銷古田縣大甲鄉,設立大甲鎮。

行政區劃

大甲鎮轄大甲、小甲、山里、鄒洋、漈下、前桃、里桃、林峰、寧洋、璋地、上書、國本、村溪、毗源、茶洋、岩前16個村委會。[2]

歷史沿革

大甲鎮歷來均屬古田縣管轄,清代之前屬古田縣三十七都,民國時期屬古田縣鄒洋鄉和鄒嶺鄉,解放初期屬古田縣第八區(即杉洋),後屬杉洋公社,1963年成立大甲人民公社(即大甲公社),下轄10個生產大隊。1984年10月改為大甲鄉人民政府(即大甲鄉),下轄16個行政村。 2013年5月2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銷古田縣大甲鄉,設立大甲鎮。

氣候物產

該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1℃,≥10℃積溫270天,全年無霜期282天,年平均降水量1547.3㎜,蒸發量1335.8(20㎡)。該鎮屬農業鄉鎮,主要產業以種糧為主,兼營食用菌、茶葉、畜牧業等。大甲鎮是聞名全國的袋栽香菇技術發源地,隨着栽培技術的提高和品種的更新,目前大甲袋栽香菇已轉變為袋栽花菇,年生產規模2000萬袋以上,花菇產量4000噸以上,產品70%通過保鮮出口日本、東南亞、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國內市場供不應求。 該鎮屬於高海拔山區,山地面積大,森林資源豐富,勞動力富餘,全鎮擁有林地面積12.81萬畝,森林覆蓋率為70%,其中有近萬畝毛竹、3000畝優質高產茶園,並有知名商標"乾濤"牌天山綠茶銷往全國各地,有天然萬畝牧場,有儲量達400萬噸的優質葉臘石礦及優質高嶺土資源可供開發。[3]

地理環境

大甲鎮位於古田縣東部,界於東經119度17分,北緯26度38分,屬于山區丘陵地帶,一般海拔450~800米之間,北部天湖山系的院後山是大甲最高峰,海拔1231.7米,地勢由西北向南傾斜,南部九溪電廠門前坪為大甲最低洼地帶,海拔262米。境內河流有九溪、國本溪和毗源溪,還有西南部的茶洋、林峰、寧洋等三村水落洛洋溪,境內的所有河流匯合鰲江,系鰲江流域水源頭,山清水秀,自然環境優美。

基礎設施

該鎮水力資源豐富,全鎮現有水力發電站7座,裝機容量4130KW。所有電力併入省網直供。電力供應保障穩定,實現村村通電。村村通有線電視,其中有5個村已實現電視光纖聯網。全鎮16個村(包括林場)已基本通公路,其中6個村已鋪柏油和水泥路面,其餘正在籌建硬化道路。郵電通訊設施完善,建有移動基站5個,全鎮已實現移動通訊信號覆蓋率達80%,村村已通程控電話,隨時可與國內外進行通訊聯繫。[4]

經濟發展

大甲是省定貧困鄉,改革開放以來,大甲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全鎮社會經濟正朝着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2006年末全鎮社會總產值1.56億元,其中:企業產值9023萬元,農業產值6577萬元。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鄉村集體經濟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與發展,交通、能源、通訊、教育、文化、衛生等基礎和各項事業都有明顯進步。"小鄉大集鎮"農村城鎮化的新農村建設規劃正在實施;工業小區、住宅小區、綜合市場和環境衛生等中心集鎮配套建設正在進行,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鎮黨委、政府在軟硬環境建設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該鎮富饒的物產,便捷的交通,充足的電力和富餘的勞動力,以優質的服務營造了寬鬆優越的投資環境。

2011年底新寧古公路改線過境大甲後,距古田城關74公里,離寧德城區28公里。

2011年,該鎮全力實施"工業富鄉"戰略,搶抓新寧古路改線經過大甲這一契機,持續推進工業平台建設。經過該鎮上下的共同努力,大甲工業集中區建設終於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被認定為縣級工業集中區。2011年9月,工業區安征遷工作正式啟動,2011年12月底工業集中區一期小甲至大甲董洋里1號地塊"安征遷"和土地報批手續基本完成,2012年3月份"大甲工業集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完成。古田海宏塑膠科技有限公司等兩家投資上億元的規模企業與縣政府簽定入駐大甲工業集中區的投資合同。

2012年,該鎮圍繞建設古田東部濱海工業重鎮這一目標,全力推進大甲工業集中區建設。在全鎮上下營造支持工業集中區建設的良好氛圍和輿論氛圍。2012年,整個安征遷過程共丈量水田1069.379畝,園、林地1568.29畝,遷移菇棚124座,墳墓1237座,養豬場6座,機磚廠2座,宮廟9座,民房2棟,涉及農戶約750戶,徵收土地2637.669畝。同時,鎮黨委、政府積極發揮項目帶動作用,以誠感商、以情招商,大力實施回歸工程,引導在外鄉賢回鎮投資興業。由大甲鎮鄉賢創辦的海宏塑膠、鼎美門業、騰高管業等項目紛紛落戶工業區,為園區建設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同時這些企業的落戶帶動了一大批外來企業來鎮投資。2012年底,大甲工業集中區共簽約入駐企業22家,總投資26億元,企業建成後產值可達58億元,投產後將實現稅收3億元。

人文景觀

大甲歷史悠久,早在唐初就有茶洋小鄭的"興慶寺",該寺始建於唐咸通年間,當時建築雄偉壯觀,規模較大,後因明洪武年間官兵抄毀。南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在藍田書院講學期間,亦到過大甲的"談書堂"講學,後來該村以談書為村名沿用至今。大甲地靈人傑,歷史上曾出過進士、舉人,福州路都元帥、樞密使等名人,當代有工學、醫學等博士,世界冠軍和著名書法家等特色人才。該鎮彭兆旺是聞名全國的袋栽香菇技術創始人,該技術以星火燎原之勢在短短几年內迅速遍及大江南北,1986年該技術被列入國家級"星火計劃"重點項目推廣,1991年該同志被國家科委評為全國星火科技先進工作者、省勞動模範。[5]

旅遊資源

大甲有千年古剎保福寺,始建於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至今有1046年歷史;千年古樹羅漢松,位於該鎮岩富自然村,樹齡1000多年,樹高15米,胸徑134厘米,樹形奇特壯觀,據有關專家介紹該羅漢松為現今全國最大、最古老的,稱其"要觀松之奇,請到岩富來";古樹"油杉王",位於璋地村水尾,植於明永樂元年,樹齡600餘年,樹高28米,胸徑184.7厘米,單棵立木材積26.5立方米,且周圍還有胸徑100厘米以上連片的油杉樹8棵,是屬罕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