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王馬先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王馬先蒿

中文學名:大王馬先蒿

拉丁學名:Pedicularis rex

界:植物界

大王馬先蒿(學名:Pedicularis rex)是玄參科馬先蒿屬的植物。分布在緬甸、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四川、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2,500米至4,3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空曠山坡草地與疏稀針葉林中及山谷中。

目錄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變種

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草本,高10-90厘米,干時不變黑色。

主根粗壯,向下,在接近地表的根頸上生有叢密細根。

莖直立,有稜角和條紋,有毛或幾無毛,分枝或不分枝,但在頂芽受損的情況下則上部大量分枝;枝較生,其相距的遠近以節間的長短為依歸,而後者的長短又說環境而定,長者可達10厘米以上,短者不及2厘米,而在各植株中則下長上短。

葉3-5枚而常以4枚較生,有葉柄,其柄在最下部者常不膨大而各自分離,其較上者多強烈膨大,而與同輪中者互相結合成斗狀體,其4高達5-15毫米;葉片羽狀全裂或深裂,變異也極大,長3.5-12厘米,寬1-4厘米,裂片線狀長圓形至長圓形,寬4-8毫米,緣有鋸齒。

花序總狀,其花輪尤其在下部者遠距,苞片基部均膨大而結合為4,脈紋明顯,前半部葉狀而羽狀分裂;花無梗;萼長10-12毫米,膜質無毛,齒退化成2枚,寬而圓鈍;花冠黃色,長約3厘米,直立,管長20-25毫米,寬2.5-4毫米,在萼內微微彎曲使花前俯,盔背部有毛,先端下緣有細齒1對,下唇以銳角開展,中裂小;雄蕊花絲兩對均被毛;花柱伸出於盔端。

蒴果卵圓形,先端有短喙,長10-15毫米;種子長約3毫米,具淺蜂窩狀孔紋。

花果期

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0-4,300米的空曠山坡草地與疏稀針葉林中,有時也見于山谷中。

分布範圍

自我國四川西南部,雲南東北部及西北部至緬甸北部與印度的阿蕯姆。

變種[1]

大王馬先蒿大王亞種洛氏變種

這一變種的不同是它的花冠長15-22毫米,盔端有時候不再有1對齒存在,因而變為無齒型。花期5-7月。

亦產我國雲南西北部。

這一變種作為在花冠進化上的一種特殊的返祖現象來看,是值得分開的。象牲節群和根葉群以及其餘比較初級的群一樣,斗葉群是應該由無齒型開始的,但是它與還有另外一些群同樣反常地以雙齒型的大王馬先蒿開始。現在這一偶爾發現的而且是不穩定的無齒型的變種,正可啟示原來的淵源。至於節間的長短,似乎很少有具正的價值。

大王馬先蒿矮小亞種

這一亞種之別,在體較低矮,高僅20厘米,其萼有清晰的萼齒兩三枚。

產我國雲南西北部。

大王馬先蒿立氏亞種

這一亞種的區別在於其花色為紫紅而不為黃色,其雄蕊花絲上的毛也不如洛氏變種那樣密,但只是程度上的區別。

分布在我國湖北西部與四川西部,而不再向南至四川西南部與雲南西北部。

大王馬先蒿假斗亞種

這一亞種的區別在於其基葉之柄較短,宿存;其花僅長2-2.5厘米。花期5月中旬。

產我國貴州省中南部。

參考資料

  1. 大王馬先蒿,植物智,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