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獨葉草(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獨葉草
t01d485ced646d7fa6e.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4304041&sid=450785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大獨葉草

漢語拼音:Dà Dú Yè Cǎo
別名:化血丹、大馬蹄香、獨葉草
性味歸經:味辛、微苦,性熱;歸心、肺經。有小毒
功能:散瘀活血,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風濕痹痛

大獨葉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大獨葉草Ligularialapathifolia(Franch.)Hand.-Mazz.的根、葉。具有散瘀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風濕痹痛。[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大獨葉草

拼音名:Dà Dú Yè Cǎo

英文名:Root or leaf of Dockleaf Goldenray

別名:化血丹、大馬蹄香、獨葉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gularia lapathifolia (Franch.) Hand.-Mazz.[Senecio lapathifoliuas Franch.]

出處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大獨葉草的根、葉。

採收和儲藏

秋、冬季采

原形態

大獨葉草多年生草本,高達1m,直徑1.5-2cm。根10餘條,叢生。莖粗壯,被蛛絲狀短毛。吉互生;下部葉有基部稍抱莖的長柄;葉片長圓狀卵狀披針形,長達40cm,寬達20cm,常較葉柄稍長,基部截形或稍下延,邊緣有具小尖頭的細齒,有10餘對羽狀脈,下面或兩面被蛛絲狀疏毛;中部葉較小,下部漸狹而抱莖;上部葉小,披針形。頭狀花序較多,排列成密傘房狀或復傘房狀,有短或長的梗及條形苞葉;總苞寬鍾狀,被密蝗絲狀毛;總苞片10-13個,長圓形,長10-15mm,邊緣膜質;舌狀花1層,舌片長15-18mm,黃色。瘦果倒卵圓形;冠毛紅褐色,約與筒狀花花冠等長。花果期7-10月。 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谷坡地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

味辛;微苦;性熱;小毒

功能主治

散瘀活血;止痛。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0.9-1.5g,開水或酒送服。外用:適量,研末調敷。[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大獨葉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大獨葉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