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濟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濟鎮
9bd38b36b9f24a3ba7d162ba99ad7e31 th大濟鎮.jpg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中文名:大濟鎮

外文名:Daji Town

別   名:善化里大圳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福建省仙遊縣

地理位置:福建省莆田市

面   積:11544 公頃

下轄地區:2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大濟街東頭

電話區號:0594

郵政區碼:351265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67186人(2017年)

著名景點:三會寺、青松觀音亭、碧雲洞、古龍大峽谷(在建)

車牌代碼:閩B

特色小吃:大濟水餃、溪口豬腳

大濟鎮,隸屬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地處仙遊縣城西部、木蘭溪上游平原,中心位於北緯25°20′-25°27′、東經118°28′-118°41′之間;鎮境東接仙遊縣城鯉城,西與永春縣交界,南與龍華鎮毗連,北與度尾搭界,東北接壤社硎書峰鄉大濟鎮境域靠近北回歸線,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大濟鎮下轄23個行政村。至2010年底,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達9.5億元,財政收入1360.7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620元。 自改革開放以來,大濟鎮相繼建立了皮蛋加工、建築建材、交通運輸、食用菌、工藝等五大支柱行業。 大濟鎮比較出名的歷史人物有鄭遠、葉大有、陳次升、葉顒等。大濟鎮旅遊景點豐富,其中三會寺、青松觀音亭最為著名。大濟鎮現有仙(游)永(春)公路貫通鎮境,交通便利。 2017年,大濟鎮行政區域面積11544公頃,常住人口67186人[1]

建制概況

大濟,相傳宋寶文閣侍制陳次升在家鄉建北溪橋,鄉民慰恩命為侍制橋,還修建侍制街,因方言同音稱侍制為大濟,俗稱大圳。

宋至元屬歸德鄉、嘉禾鄉。

明至清屬善化里、萬善里。

民國時期屬後埔區、善化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六區、大濟區。

1959年9月,成立大濟公社。

1984年12月,改稱大濟鄉。

1992年11月,改為大濟鎮。

行政區劃

2010年,全鎮設大濟村、壠溪村、山岑村、蒲山村、蒲峰村、坑北村、汾陽村、虎壠村、尾坂村、烏石村、鍾峰村、龍坂村、文殊村、溪口村、古瀨村、北山村、溪車村、洋坑村、阮里村、東井村、後林村、三會村、西南村23個行政村、395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大濟街東頭。

經濟發展

綜述 2003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4.73億元,出口供貨總值572萬美元,財政收入62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468元。

2010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達9.5億元,財政收入1360.7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620元。

第一產業 大濟鎮是仙遊縣農業大鎮,農業主產水稻、甘蔗。

2009年,皮蛋產值達1.8億元,成為大濟經濟的一大支柱,

2010年蔬菜種植大戶20多家,在大濟鎮各村投資承包耕地種植香港蔡興利604荷蘭豆近2000畝。

2010年該鎮根據生產特點與計生戶的經營狀況,先後舉辦了文旦柚栽培、蘑菇種植、大棚蔬菜、柑桔枇杷等技術培訓班,受訓的育齡群眾達650多人次,文旦柚種植髮展到4000畝,蘑菇種植髮展到8萬平方米,柑桔種植2500畝,枇杷種植2000畝,農業企業在該鎮落戶,種植面積達1800畝。

第二產業 截至2004年11月,全鎮有5325戶21300人從事食用菌生產,食用菌總量1.1萬多噸,配套食用菌加工企業10家,產值3500多萬元,占仙遊食用菌市場銷售份額近三分之一。

2010年大濟鎮共有規模以上企業7家,年產值突破7億元。

2013年,大濟鎮蒲山村古典家具企業產值突破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12000元。

第三產業 2000年,大濟鎮境內聯戶合資、私營(個體)等工商業的近500家,形成了農副產品加工、建築建材、交通運輸、工藝品等行業。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0年,大濟鎮境內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3所、小學21所。

2014年,大濟鎮境內現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3所、小學23所。

文化事業 2011年,大濟鎮境內有鎮文化站和6個村農家書屋。

2014年,境內現有鎮文化中心1所,各基點均設有文化中心站,有劇團、電影隊、錄像室等文化設施。

衛生醫療 境內有大濟衛生院1所。 大濟鎮衛生院位於仙遊縣大濟鎮壠溪村,該項目總投資3000多萬元,包括主體大樓和附屬工程,新病房大樓主體五層,附屬工程4層。

2014年,仙遊縣博愛醫院到大濟鎮開展義務為民義診活動。外科、內科、婦科等10多名醫務人員共接待來訪諮詢群眾80多人,並免費為75歲以上患者作全身健康檢查,發放各種免費藥品一千多元、健康知識宣傳資料200多份。

旅遊景點

綜述 境內有許多名勝古蹟可供遊覽觀光,洋塘山存留着新石器時代遺址;肇始於唐代的三會寺,仍保留着古樸的明代建築風格,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瀨仍保留宋代葉顒相府遺蹟(部分重建);坑北奎山村余立豐祠高懸着明代清官海瑞親筆題贈的匾額墨寶;20世紀80年代重建的文殊廣化堂是省內最大的庵堂,有「八閩第一庵」之譽;90年代新開發的坑北碧雲洞風景區。

主要景點 三會寺在仙遊縣城西出十三里的大濟龍山下。人們傳說古時候有三條巨龍,會戰於此,後人就稱這裡為「三會」,意為「三龍際會」,三會寺便因此得名。 三會寺占地335平方米。

三會寺的主建築有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極為壯觀,面寬七間,深進三間,中心高度達八米多。殿內屋頂為歇山式造形,藻井毗連,上面彩繪着姿態萬千的飛天樂伎女。殿中蓮台上高坐着新塑的釋迦牟尼和文殊、普賢諸佛像。兩旁的十八羅漢,造型奇特,神態不一。三會寺中文物甚多,如大殿上的木質大鱷魚,合抱難盡其周圍,面上金鱗閃閃,古漆留丹,為清初遺物。

青松觀音亭 青松觀音亭位於仙遊縣大濟鎮四明村,建於2002年秋,其前身是與彩畫宮並座的「觀音亭」,原稱彩畫宮觀音亭,創建於清代晚期,距城不到五公里,亭旁是仙遊最大的入海溪流--木蘭溪,亭前曾是仙遊通往永春的唯一交通要道,常有熙來攘往的客人商旅在此歇腳避雨,更有四面八方信眾紛至沓來求籤問卜,香煙繚繞,盛極一時。後因政府另闢公路,亭旁大路遂成古道陳跡,及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彩畫宮在大躍進和文革動亂中慘遭浩劫,被夷為平地,觀音亭也蕩然無存。

碧雲洞 碧雲洞又稱碧雲寺,位於仙遊縣大濟鎮坑北村的碧雲山中,幾經興廢,於1992年重修。該寺周圍山清水秀,林深樹茂,空氣清新,景色迷人。碧雲山景區主要有以該寺為中心的「十景」;「慈航聖泉」、「鳳冠石觀瀑」、「仙家樂」、「仙媽渠」、「仙螺潭」、「溪橋夕照」、「三閣晨鐘」、「三十六彎春色」、「水天風月」、「花香魚躍」。

廣化堂 廣化堂,俗稱文殊尼姑庵,座落在大濟文殊村溪口大橋東邊公路南側。一九五六年,原廣化堂定喜、定禪兩位尼姑先後前往南洋。一九八一年定喜、定禪追源溯本,奉法朝宗,匯款給廣化堂圓法、定瑛師姐,由她們主持在原廣化堂左邊空曠地上新建三座佛宇。前殿為天王殿。夭王殿兩側為廂房,有樓梯可通屋頂水泥平台,平台東邊為鐘樓,西邊為鼓樓,都是三層建築,飛檐琉瓦,頗為壯觀。天王殿北邊是大雄寶殿,殿堂寬敞,佛像高踞,甚為莊嚴。殿後是觀音殿,裝飾十分華麗。觀音塑像雍雅飄逸,神韻昭然。三座新宇連同舊庵占地約甘五畝。

文物古蹟 正德皇帝南遊時,從永春湖洋經白鴿嶺東下,跨進善化里(今大濟鎮)授封「一橋」、「四口」、「一坊」和「一坪」。


視頻

2021年仙遊縣大濟鎮蒲山村黨支部公推大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