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沙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沙鼠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大沙鼠(學名:Rhombomys opimus),別稱黃老鼠、大砂土鼠。大沙鼠是沙鼠亞科中最大的種類。體長150~200mm;尾粗大,略較體短,尾端有毛束,頭和背部中央毛色呈淡沙黃色,微帶光澤。大沙鼠營群落生活,常白天活動,不冬眠,聽覺和視覺非常敏銳,以植物為食,年產2~3胎,胎產1~12仔,棲息在海拔900m以下的沙土荒漠、黏土荒漠和石礫荒漠地區,分布在亞歐大陸部分國家。

簡介

大沙鼠大小與褐家鼠相仿,是沙鼠亞科中體形較大的種類。體長大於150mm,耳短小,不及後足長之半。耳殼前緣列生長毛,耳內側僅靠頂端被有短毛。趾端有強而銳的爪,後肢跖部及掌部被有密毛,前肢掌部裸露。尾粗大,幾乎接近體長,上被密毛,尾後段的毛較長,一直伸達尾末端形成毛筆狀的"毛束"。大沙鼠頭和背部中央毛色較長爪沙鼠略淺,呈淡沙黃色,微帶光澤。 在體側、眼周、兩頰和耳後等處的毛色較體背略暗淡,介乎灰沙色與黃沙色之間。每一根毛尖端為黑色,基部為暗灰色,中部呈沙黃色,除此種毛尚雜有黑褐色毛。腹面毛色和四肢內側毛色相仿,均為污白色,微帶黃色,這些毛的基部為暗灰色,端部為污白色。四肢外側和後腳跖部被有淺黃色毛。尾毛大部呈一色,為紅銹色,外觀上和體背毛色有顯著區別,遠較體背毛色鮮艷;靠近尾後段有長的黑毛,直達尾槽的小毛束。爪為暗黑色。大沙鼠頭骨寬大,額寬達顴長的2/3。鼻骨狡長,其長超過顱長的1/3。額骨表面中央部較低凹,眶上嵴明顯。由於額骨長大,頂骨顯著變短,同時頂部平扁,有明顯的頹嵴,向後達頂間骨處,然後折向兩側形成大彎。頂圈骨近於橢圓形。顴弓中央不太膨大。聽泡膨大程度略小於子午沙鼠,不與顴弓的鱗骨突角相接觸。門齒孔狹長,向後延伸不達臼齒列。大沙鼠每個上門齒的前面各有兩條縱溝,齒外側的一條較明顯,內側的一條不太顯著。上臼齒的咀嚼面較平坦,這些齒的內外琺瑯質壁將齒冠圍成一系列橢圓形的齒環。M的咀嚼面有三菱形齒環,M有兩個齒環,M靠近內外側中部各有一淺的凹陷(琺瑯質的褶皴),將該齒分割成一個後葉

評價

大沙鼠常白天活動,不冬眠。冬季日活動節律呈單峰型,其活動範圍一般不超過2.5m;夏季則呈雙峰型,隨着氣溫的升高,外出活動逐漸減少,中午不外出活動,黃昏以後,又陸續出洞活動,活動範圍40~50m,有的可達300m。大沙鼠有相當高的回巢能力,成鼠在百米之內,普遍能返回原有洞系,但幼鼠對巢區的保守性卻遠不如成鼠。[1]

參考文獻

  1. 大沙鼠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