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江東去 用東坡先生韻

《大江東去 用東坡先生韻》

作品名稱: 《大江東去 用東坡先生韻》

創作年代: 金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趙秉文

《大江東去 用東坡先生韻》金朝文學家、理學家、書法家趙秉文的詩。[1]

趙秉文"歷五朝,官六卿",朝廷中的詔書、冊文、表以及與宋、夏兩國的國書等多出其手。他所草擬的《開興改元詔》,當時閭巷間皆能傳誦。他學識廣博,著有《易叢說》、《中庸說》、《揚子發微》、《太玄箋贊》、《文中子類說》、《南華略釋》、《列子補註》等,且兼善詩文書畫。

趙秉文在書法上與同時代的党懷英、王庭筠[2]、趙渢齊名,但趙秉文的書法早年卻是取法只比他長八歲的王庭筠。

目錄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蘇軾的詞以豪放聞名 。他的千古名作《念奴嬌》以凌厲無比的詞筆,描繪江濤,壯美無比。是他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 ),夜遊黃州城外的赤壁(即亦鼻磯)後寫下的。本詞作者趙秉文是金朝著名詞人,蘇軾的詞對他有極深影響,他也極敬慕蘇軾。這首詞就是趙秉文對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和韻之作。《大江東去》即《念奴嬌 》,緣自蘇軾赤壁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大江東去」句 ;「用東坡先生韻」就是採用蘇軾赤壁詞的原韻。

蘇東坡作詞,多隱括前人作品,這首詞,也屬這類作品,它隱括前人(特別是蘇軾)之作,可以說句句有來歷。上片,主要由《赤壁賦》化來,下片化用杜牧《登樂遊原》詩句等,表達了詞作者對蘇軾被謫黃州際遇的深切同情與不平,同時借古說今,也表現了作者自己憂國憂民,但又無力挽救國之危亡,從而產生的消極出世的思想。

上片以問月起句。古詩詞以「問月」起筆,以蘇軾為例,就有其《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的千古絕唱。本詞問月,雖化用蘇詞,卻亦有新意。他的問月,點明了作詞的時間:深秋的月明之夜,(當年蘇軾游赤壁也恰是秋涼之夜)。首句中「掛影」指月亮,但卻用「蒼蒼」來形容,再加之以肅殺的「秋光」來相襯,頓時,一片蒼涼、高潔、肅殺之感躍然紙上。隨後 ,筆鋒一轉 ,由月及人,此情此景 ,不由人不想到當年一葉扁舟夜遊赤壁的蘇東坡。「叩枻長歌 ,嫦娥欲下 ,萬里揮冰雪」皆是對蘇軾《赤壁賦》語意的隱括,雖只寥寥數語,但當年蘇軾夜遊赤壁的情景卻盡觀讀者眼前,真是於平淡處見功力。「京塵千丈 ,可形容此人傑?」雖是問句,卻表達了詞作者的深切感慨 。「享塵」指當時錯得複雜的官場,「人傑」指蘇東坡,(本詞作者趙秉文曾盛讚蘇軾為「雄節邁倫 ,高氣蓋世」「人中麟鳳」。)四這兩句從技法上來看,不僅由寫景轉入了抒情,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下片由此句的「人傑」不得見容」引發到「騎鯨人去 」,由對蘇軾一生坎坷際遇的深切同情及憤慨,轉入自抒悲感。「騎鯨人」本指唐李白,這裡借指蘇軾 ,「幾度山花發」寫蘇軾逝後光陰的流逝,讀來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感慨萬千。「澹澹長空今古夢,只有歸鴻明天 」化用杜牧《登樂游厚》「長空澹澹孤鳥設,萬聲銷沉向此中」句,表露了作者弔古傷今 ,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我欲從公」三句則語意更加決絕,欲與蘇軾仙去,消極出世的思想更加表露無疑。但卻難尋仙過,只有寄情於玉簫罷了,故有「三山安在」句結尾。感懷、悲戚、無奈之意縈繞不絕。

本詞雖是和韻之作 ,但作者借景抒情 ,借古傷今,與蘇軾《念奴嬌》之壯美相比,卻也是別一番氛圍和意境,殊為難得了。

作者簡介

 
原圖鏈接[趙秉文圖片 圖片來源]

趙秉文[3](1159-1232)金朝文學家、理學家。字周巨,號「閒閒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登進士第,金宣宗興定元年(1217)拜禮部尚書,兼侍讀學士,同修國史、知集賢院事,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趙秉文生性好學,詩文書畫皆工,在當時頗有文名。其散文所表現的哲學思想,以周程理學為主,宣揚仁義道德性命之說。詩歌多寫自然景物,善草書。

晚年稱閒閒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同修國史。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嘗一日廢書。能詩文,詩歌多寫自然景物,又工草書,所著有《閒閒老人滏水文集》。

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金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兼修國史。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嘗一日廢書。積官至資善大夫、上護軍、天水郡侯。正大九年病逝,享年七十四。

視頻

康震解讀金代詩人趙秉文作品,談「草原之美」,來聽

.

趙秉文|風雨替花愁:官場釘子戶的人生態度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