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氣污染生物監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氣污染生物監測

大氣污染生物監測是利用生物對大氣污染物的反應,監測有害氣體的成分和含量,以了解大氣的環境質量狀況。

簡介

大氣污染的生物監測包括動物監測和植物監測。動物由於對環境的趨性和管理困難,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監測方法,但一般能起到指示環境污染的作用。如美國的多諾拉事件調查表明,金絲雀對二氧化硫最敏感,其次是狗,再次是家禽,日本有人用鳥類和昆蟲的分布來反映環境質量的變化。利用植物監測大氣污染,在二十世紀初就引起生態學家的注意。幾十年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很多成就,如指示植物的選擇和應用,根據植物受害症狀確定大氣污染物,分析葉片的含污量估測環境污染程度等。中國在七十年代初開展利用植物監測大氣污染的研究工作,在測定木本植物葉片中的硫、氯、氟化物和鉛、鎘等含量以了解大氣污染狀況,篩選指示植物,建立植物受害「症狀學」,利用多種植物含污量和生長量綜合評價大氣環境質量等方面,都取得進展

評價

光合作用。大氣污染對植物光合作用有明顯影響。在缺乏可見傷害症狀的情況下,測定光合作用則能指示出植物中短暫的或可逆的變化。在污染物濃度超過閥值劑量後,光合作用減弱程度與污染物的濃度成正比。②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不斷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生理過程,因此受大氣污染的影響較大。例如氟化物能引起呼吸強度的增高,而且與受損害的規模呈明顯的比例關係。所以呼吸作用也可作為監測大氣指染的生理指標。③氣孔開放度。氣孔是植物體進行氣體交換的通道。植物體受害程度與氣孔的啟閉狀況很有關係,同時有害氣體又能影響氣孔的活動。所以氣孔開放度是監測大氣污染程度的較好指標。④細胞膜的透性。O3和SO2都能使植物細胞膜的脂類過氧化,導致細胞膜的透性增加,改變細胞外滲物的電導率。有人注意到非離子化氣體傷害程度與電導率變化成正比增加。因此電導率可作為衡量污染的一個指標。⑤pH值或耐酸力。植物對SO2的抗性與葉組織汁液的pH有關。凡是偏酸的容易受害,接近中性的則抗性強。因此提出葉組織汁液的pH可作為指示植物抗性的生理指標,適宜用來間接、快速地測定植物對SO2的抗性。[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