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果人面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果人面子

中文名:大果人面子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目:無患子目 Sapindales

亞 目:漆樹亞目 Anacardiineae

科:漆樹科 Anacardiaceae

族:檳榔青族 Trib. Spondieae

屬:人面子屬 Dracontomelon

大果人面子(學名:Dracontomelon macrocarpum H. L. Li)是漆樹科喬木,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勐臘縣廣東廣西等地有栽培。生長在海拔1200米的混交林內。大果人面子喜濕熱,喜弱酸性土,耐水濕,不耐乾旱;喜肥沃。幼樹能耐蔭,但只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快速生長。 大果人面子是一種材用、食用、觀賞兼具的中國特有的珍稀樹種。[1] [2]

大果人面子形態特徵

大果人面子, 喬木,高約18米;小枝灰褐色,具條紋和白色小皮孔,幼枝被極細微柔毛,後變無毛。

奇數羽狀複葉長達50厘米,葉軸和葉柄圓柱形,被灰黃色極細微柔毛;小葉互生,革質,斜長圓形,極不對稱,長9-13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極偏斜,一側急尖,另一側圓形,全緣,葉面無毛,葉背脈腋具髯毛,側脈8-10對,兩面突起,網脈兩面清晰;小葉柄長4-6毫米,被灰色極細微柔毛,上面具槽。

花未見。核果近球形,徑3.5-4厘米,稀達5厘米,形如胡桃狀,但略壓扁,無毛,果核木質堅硬,徑約3.5厘米,表面不規則凹陷,通常5室,稀2-4室,室周具薄壁組織腔;種子橢圓狀三棱形,長約12毫米,寬約6毫米,棕色,富含油分。

大果人面子產地生境

大果人面子 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勐臘縣。生長在海拔1200米的混交林內。 老撾亦產,廣東海南廣西憑祥南寧等地引種栽培。

大果人面子生長在熱帶濕性季雨林中,常見於溝谷兩旁。喜濕熱,年平均溫度20-22℃,年雨量1500毫米左右;喜弱酸性土,pH5.5-7;耐水濕,不耐乾旱;喜肥沃。常見的伴生樹種有:硬核刺桐、黃棉木、油欖仁、五梗果、滇南風吹楠、多瓣蒲桃、望天樹、多花嘉欖、翅子樹等。大果人面子在雨林中常見為上層樹種,多為散生。幼樹能耐蔭,但只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快速生長。

大果人面子繁殖方法

大果人面子育苗較容易,先將果核用硫酸或其它方法處理後埋在沙床上催芽,少量種子也可用人工撬去種蓋後沙播。發芽的種子可移植到大苗床上按25×25厘米的間距繼續培育或移入營養袋內培育,初期適當遮蔭,二周後便可揭去。經常澆水,適當施肥,促使苗木健壯生長。苗期生長甚快,3個月生苗高可達15-20厘米,半年生苗高達40-50厘米,即可移栽。

大果人面子栽培技術

大果人面子 造林需選擇酸性至中性土,土層較深厚,肥力中等以上,土壤水分條件較好的立地條件。在坡度大,土壤乾旱的地段不適宜造林。

裸根定植及帶土造林均能成活;裸根苗出圃時要修去三分之二的葉,以保證成活。大果人面子側根發達,開闊,種植穴應挖大穴,適當放入腐植土或農家肥作基肥,以促進幼苗生長。裸根造林可採用苗高80-100厘米,粗1.5厘米的一年生苗;帶土造林宜採用半年生苗高30厘米左右的壯苗。定植距離可視不同情況採用4米×4米或5米×5米。

造林後第二年幼樹生長極快,全年高生長量達3.1米,胸徑增長達6厘米,其中高溫多雨的8月份高生長最達52厘米,直徑增粗0.82厘米,第三年即已成林。

大果人面子主要價值

大果人面子樹冠開闊,枝葉濃郁,可作為公路行道樹及城市庭園綠化樹種,中國南方濕熱地區可發展種植。

另外,大果人面子種子含油率高,無毒,是一種木本油料和乾果植物,種仁甘甜,味似花生,中國雲南南部勐臘縣少數民族常採集之作為乾果食用,是一種材用、食用、觀賞兼具的中國特有的珍稀樹種。

參考來源

  1.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2. 大果人面子,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