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智度論卷第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智度論卷第十大智度初品中十方菩薩來釋論第十五之餘(卷第十)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經】寶積佛報普明言。善男子。西方度如恆河沙等世界。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號釋迦牟尼。今現在欲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是其神力。【論】問曰。佛譬如須彌山不為大海水波所動。今何以答普明。是則動相攝心則無語。散心則有說。說法從覺觀生。覺觀粗事。佛不應有此粗事。[1] ### Please purcha

答曰。佛雖入深禪定。不為世事所動。今以大慈悲心憐愍眾生。為之說法斷疑。如須彌山王小風則不能動。若隨藍風至則大動散。佛亦如是有大慈悲風來憐愍心動。散身無數入五道教化眾生。或作天身乃至畜生。複次佛實不動常入禪定。先世福德因緣故。身邊出聲應物如響。如天伎樂自然發聲。又如摩尼珠隨人所欲種種與之。若欲衣被飲食音樂。自恣所須自然皆得。佛亦如是。從其身邊諸毛孔中。自然有聲隨心說法。是中佛無憶想亦無分別。如說密跡金剛經中。佛有三密。身密語密意密。一切諸天人皆不解不知。有一會眾生。或見佛身黃金色白銀色諸雜寶色。有人見佛身一丈六尺。或見一里十里百千萬億乃至無邊無量遍虛空中。如是等名身密。語密者。有人聞佛聲一里。有聞十里百千萬億無數無量遍虛空中。有一會中或聞說布施。或有聞說持戒。或聞說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如是乃至十二部經。八萬法聚。各各隨心所聞是名語密。是時目連心念。欲知佛聲近遠。即時以己神足力。至無量千萬億佛世界而息。聞佛音聲如近不異。所息世界其佛與大眾方食。彼土人大。目連立其缽緣。彼佛弟子問其佛言。此人頭蟲從何所來。著沙門被服而行。其佛報言。勿輕此人。此是東方過無量佛土。有佛名釋迦牟尼。此是彼佛神足弟子。彼佛問目度伽略子。汝何以來此。目連答言。我尋佛音聲故來至此。彼佛告目連。汝尋佛聲過無量億劫。不能得其邊際。複次佛出世為斷眾生疑故為說法。此不應難。如不應問曰何以除闇。佛亦如是。不應問佛何以故答。問曰。諸佛等故名為等覺。今何以稱言是彼神力。答曰。示無吾我彼此滅嫉慢故。複次世界有天。常求尊勝憍慢法故。自言天地人物是我化作。如梵天王。謂諸梵言我作汝等。毗紐天言。世間有大富貴名聞人。皆是我身威德力分。我能成就世間。亦能破壞世間。世間成壞皆是我作。有如是天破因緣法相。諸佛實語不破因緣法相故。言是彼佛神力。

【經】是時普明菩薩白寶積佛言。世尊。我今當往見釋迦牟尼佛禮拜供養。及見彼諸菩薩摩訶薩紹尊位者。皆得陀羅尼及諸三昧。於諸三昧而得自在。

【論】問曰。若諸佛持戒禪定智慧度人皆等。是普明菩薩何以欲來見釋迦牟尼佛。答曰。諸菩薩常欲見佛無厭足。聽法無厭足。見諸菩薩僧無厭足。諸菩薩於世間法皆以厭患。於上三事心無厭足。如手居士。從淨居天來欲見佛。其身微細沒失。譬如消蘇不得立地。佛語手居士。汝化作粗身觀此地相。居士即如佛言。化作粗身觀念此地相。頭面禮佛足一面立。佛問居士。汝幾事無厭生淨居天。答言。我三事無厭生淨居天。一見諸佛供養無厭。二聽法無厭。三供給僧無厭。如佛在閻浮提。四部眾常隨逐佛聽法問法。是我淨居諸天。亦常從我聽法問法。聲聞猶尚聽法無厭足。何況法性身菩薩。以是故普明菩薩。來見釋迦牟尼佛。及見此間諸菩薩摩訶薩紹尊位者。皆得陀羅尼及諸三昧。如先贊菩薩品中說。於諸三昧而得自在者。問曰。如佛一人一切三昧中得自在。何以言菩薩亦一切三昧中得自在。答曰。有二種三昧。一者佛三昧。二者菩薩三昧。是諸菩薩於菩薩三昧中得自在。非佛三昧中。如說諸佛要集經中。文殊尸利欲見佛集。不能得到。諸佛各還本處。文殊尸利到諸佛集處。有一女人近彼佛坐入三昧。文殊尸利入禮佛足已。白佛言。云何此女人得近佛坐而我不得。佛告文殊尸利。汝覺此女人令從三昧起。汝自問之。文殊尸利即彈指覺之。而不可覺。以大聲喚亦不可覺。捉手牽亦不可覺。又以神足動三千大千世界。猶亦不覺。文殊尸利白佛言。世尊。我不能令覺。是時佛放大光明照下方世界。是中有一菩薩。名棄諸蓋。即時從下方出。來到佛所頭面禮佛足一面立。佛告棄諸蓋菩薩。汝覺此女人。即時彈指此女從三昧起。文殊尸利白佛言。以何因緣。我動三千大千世界。不能令此女起。棄諸蓋菩薩一彈指便從三昧起。佛告文殊尸利。汝因此女人。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是女人因棄諸蓋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以是故汝不能令覺。汝於諸佛三昧中功德未滿。是諸菩薩三昧中得自在。佛三昧中少多入而未得自在故耳。

【經】佛告普明。欲往隨意宜知是時。爾時寶積佛以千葉金色蓮華與普明菩薩。而告之曰。善男子。汝以此華散釋迦牟尼佛上。生彼娑婆世界諸菩薩難勝難及。汝當一心游彼世界。

【論】問曰。佛何以言欲往隨意宜知是時。答曰。佛於弟子愛斷故。於弟子中心不著故。複次是菩薩未得一切智。未得佛眼故。心中少多有疑。謂釋迦牟尼佛功德大所益或勝。是故語言欲往隨意。複次是菩薩遙見釋迦牟尼佛身小。心生小慢言。彼佛不如是。故佛語。汝往莫觀佛身勿念世界。但聽佛說法。複次是世界離娑婆世界極遠最在東邊。是諸菩薩聞釋迦牟尼佛所說諸法相。與寶積佛說諸法相正同。便言世界雖遠法相不異。增益大信心轉堅固。複次先世因緣故。雖遠處生應來聽法。譬如繩系雀腳雖復遠飛攝之則還。複次是娑婆世界中菩薩。見普明遠來聽法。便作是念。彼從遠來。況我生此世界中而不聽法。如是種種因緣。是故佛言欲往隨意宜知是時。問曰。諸佛力等更不求福。何故以華為信。答曰。隨世間法行故。如二國王力勢雖同亦相贈遺。複次示善軟心故以華為信。世間法中使從遠來必應有信。佛隨世法是故致信。複次諸佛恭敬法故供養於法。以法為師。何以故。三世諸佛皆以諸法實相為師。問曰。何以不自供養身中法。而供養他法。答曰。隨世間法。如比丘欲供養法寶。不自供養身中法。而供養余持法知法解法者。佛亦如是雖身中有法。而供養余佛法。問曰。如佛不求福德。何以故供養。答曰。佛從無量阿僧祇劫中。修諸功德常行諸善。不但求報敬功德故而作供養。如佛在時有一盲比丘。眼無所見而以手縫衣時針紝脫。便言。誰愛福德為我紝針。是時佛到其所語比丘。我是愛福德人。為汝紝針來。是比丘識佛聲。疾起著衣禮佛足白佛言。佛功德已滿。云何言愛福德。佛報言。我雖功德已滿。我深知功德恩功德果報功德力。令我於一切眾生中得最第一。由此功德。是故我愛。佛為此比丘贊功德已。次為隨意說法。是比丘得法眼淨肉眼更明。複次佛雖功德已滿更無所須。為教化弟子故。語之言。我尚作功德汝云何不作。如伎家百歲老翁而舞。有人呵之言。老翁年已百歲何用是舞。翁答。我不須舞。但欲教子孫故耳。佛亦如是。功德雖滿。為教弟子作功德故。而作供養。問曰。若爾者佛何以不自遙散釋迦牟尼佛上。而遣人供養。答曰。為此間諸菩薩信普明故。複次佛所遣使。水火兵毒百千種害終不能傷。道里懸遠欲令安隱故。問曰。何故不以好寶深經若佛菩薩寶(言此寶諸天所不見能出種種妙物如摩尼珠寶故曰名佛寶)為信。而以蓮華蓮華小物何足為信。答曰。佛不須物。佛寶天寶尚亦不須。何況人寶。以不須故不遣。亦以佛自等有故不遣。深經亦爾。複次諸經於佛則無甚深。甚深之稱出自凡人。凡人所疑於佛無礙。凡人所難佛皆易之。複次華香清妙宜為供養。如人獻贈必以異物。問曰。何故正以蓮華不以余物。答曰。供養唯以華香幡蓋。華有二事有色有香。問曰。余華亦有香有色。何故唯以蓮華供養。答曰。如華手經中說。十方佛皆以華供養釋迦文佛。複次蓮華有三種。一者人華二者天華三者菩薩華。人華大蓮華十餘葉。天華百葉。菩薩華千葉。彼世界中多有金色光明千葉蓮華。娑婆世界中。唯有化華千葉。無水生者。以是故遣是蓮華千葉金色。如上舌相中說。問曰。佛何以令普明以華散佛上。答曰。供養法華香幡蓋。幡蓋應上干香應燒。濕香應塗地。末香及華應散。問曰。何以不供奉而已而自散上。答曰。手自供養是身業。軟言問訊是口業。能起身口業是意業。是三業得功德牢固。與佛道作因緣。問曰。何以言汝當一心敬慎。娑婆世界中諸菩薩難及難勝。答曰。佛辟支佛阿羅漢一切諸賢聖。皆一心敬慎。魔若魔民及內身結使。種種先世罪報皆是賊。近此諸賊故應一心敬慎。譬如入賊中行不自慎護為賊所得。以是故言一心敬慎以游彼界。複次以人心多散如狂如醉。一心敬慎則是諸功德初門。攝心得禪。便得實智慧。得實智慧便得解脫。得解脫便得盡苦。如是事皆從一心得。如佛般涅槃後一百歲有一比丘。名優波鞠。得六神通阿羅漢。當爾時世為閻浮提大導師。彼時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歲。此比丘尼年小時見佛。優波鞠來入其舍。欲問佛容儀。先遣弟子。弟子語比丘尼。我大師優波鞠。欲來見汝問佛容儀。是時比丘尼。以缽盛滿麻油著戶扇下試之。知其威儀詳審以不。優波鞠入徐排戶扇麻油小棄。坐已問比丘尼。汝見佛不。容儀何似。為我說之。比丘尼答。我爾時年小見佛來入聚落。眾人言佛來。我亦隨眾人出見光明便禮。頭上金釵墮地在大闇林下。佛光明照之幽隱皆見即時得釵。我自是後乃作比丘尼。優波鞠更問。佛在世時比丘威儀禮法何如。答曰。佛在時六群比丘無羞無恥最是弊惡。威儀法則勝汝。今日何以知之。六群比丘入戶不令油棄。此雖弊惡知比丘儀法。行住坐臥不失法則。汝雖是六神通阿羅漢不如彼也。優波鞠聞是語大自慚愧。以是故言一心敬慎。一心敬慎善人相也。複次何以故言一心敬慎。是菩薩難勝難及難破難近。譬如大師子王難勝難破。亦如白象王及龍王。如大火焰。皆難可近。是菩薩大福德智慧力故。若人慾勝欲破是不可得正可自破。是故言難近。問曰。一切大菩薩皆大功德智慧利根一切難近。何以獨言娑婆世界中菩薩難近。答曰。實如所言。但以多寶世界中菩薩遠來。見此世界不如石沙穢惡。菩薩身小。一切眾事皆亦不如。必生輕慢。是故佛言一心敬慎。彼諸菩薩難近。複次樂處生人。多不勇猛不聰明少智慧。如郁怛羅衛人。以大樂故無出家無受戒。諸天中亦爾。是娑婆世界中是樂因緣少。有三惡道老病死。土地自活法難。以是故易得厭心。見老病死至心大厭患。見貧窮人知先世因緣所致心生大厭。以是故智慧根利。彼間菩薩七寶世界種種寶樹。心念飲食應意即得。如是生厭心難。是故智慧不能大利。譬如利刀著好飲食中。刀便生垢。飲食雖好而與刀不相宜。若以石磨之脂灰瑩治垢除刀利。是菩薩亦如是。生雜世界中利智難近。如人少小勤苦多有所能。亦多有所堪。又如養馬不乘則無所任。複次是娑婆世界中菩薩。多方便故難近。余處不爾。如佛說我自憶念宿世。一日施人千命度眾生故。雖諸功德六波羅蜜一切佛事具足。而不作佛。恆以方便度脫眾生以是事故。是娑婆世界中菩薩難近。

【經】爾時普明菩薩從寶積佛受千葉金色蓮花。與無數出家在家菩薩及諸童男童女。俱共發引。

【論】問曰。是普明菩薩大力神通故應能來。是出家在家菩薩。及童男童女云何自致。多寶世界最在東邊道里悠遠。是自用力行為寶積佛力。是普明菩薩力耶。為釋迦牟尼佛力。答曰。儘是四種人力。是出家居家菩薩。或是不退五通成就菩薩。四如意足好修先世釋迦牟尼佛因緣。亦自用己力。亦是普明菩薩力。何以故。是中力勢薄者。是普明菩薩力故得來。如轉輪聖王飛上天。時四種兵及諸宮觀畜獸一切皆飛。轉輪聖王功德大故。能令一切隨而飛從。此亦如是。力勢薄者以普明菩薩力故皆亦得來。亦是寶積佛力。及釋迦牟尼光明照之。若自無力但釋迦牟尼佛光明照之。亦應能來。何況有三。問曰。是普明菩薩何不獨來。而多將眾人。答曰。翼從所宜故。譬如國王出時必有營從。複次是普明菩薩。及釋迦牟尼佛因緣人故。所以者何。彼大眾中二眾共來。是故知有因緣者來。無因緣者住。問曰。是菩薩何以故。與諸在家出家童男童女俱來。答曰。佛弟子七眾。比丘比丘尼學戒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優婆塞優婆夷是居家。餘五眾是出家。出家在家中更有二種。若大若小。小者童男童女。余者為大。問曰。大者應行。小者何以能來。答曰。在功德不在大小。若失功德利行不善法雖老而小。若有功德利行善法雖小而大。複次此小者遠來。人見則嘆。小而能爾為法遠來。亦顯佛法小大皆得奉行。外道法中婆羅門得行其法。非婆羅門不得行。佛法無大無小無內無外。一切皆得修行。譬如服藥以除病為主。不擇貴賤大小。

【經】皆供養恭敬尊重讚嘆東方諸佛。

【論】問曰。若皆供養東方諸佛諸佛甚多。何時當訖得來此間。答曰。是諸菩薩非作人天法供養。自行菩薩供養法。菩薩供養法。身入禪定其身直進。從其身邊出無量身。化作種種供養之物滿諸佛世界。譬如龍王行時從身出水普雨天下。問曰。此諸菩薩欲詣釋迦牟尼佛。何以中道供養諸佛。答曰。諸佛第一福田。若供養者得大果報。譬如人廣修田業為多得谷故。諸菩薩見諸佛供養得佛果報。是故供養。複次菩薩常敬重於佛。如人敬重父母。諸菩薩蒙佛說法。得種種三昧種種陀羅尼種種神力。知恩故廣供養。如法華經中藥王菩薩。從佛得一切變現色身三昧。作是思惟我當云何供養佛及法華三昧。即時飛到天上。以三昧力雨七寶華香幡蓋供養於佛。出三昧已意猶不足。於千二百歲。服食眾香飲諸香油。然後以天白疊纏身而燒。自作誓言。使我身光明照八十恆河沙等佛世界。是八十恆河沙等世界中。諸佛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以身供養是為第一勝。以國城妻子供養百千萬倍。不可以譬喻為比。於千二百歲身然不滅。複次是供養佛。得無量名聞福德利益。諸不善事皆悉滅除。諸善根得增長。今世後世常得供養報。久後得作佛。如是供養佛得種種無量利。以是故諸菩薩供養佛。

【經】持諸華香。瓔珞。末香澤香燒香塗香。衣服幢蓋。向釋迦牟尼佛所。到已頭面禮佛足一面立。【論】問曰。應言禮。何以名頭面禮足。答曰。人身中第一貴者頭。五情所著而最在上故。足第一賤。履不淨處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貴禮所賤。貴重供養故。複次有下中上禮。下者揖。中者跪。上者稽首。頭面禮足是上供養。以是故佛毗尼中。下坐比丘兩手捉上坐兩足。以頭面禮。問曰。四種身儀若坐若立若行若臥。何以故一面立。答曰。為來故不應行。為恭敬供養故不應臥。此事易明何足問耶。應問或坐或立。坐者於供養不重。立者恭敬供養法。複次佛法中。諸外道出家及一切白衣來到佛所皆坐。外道他法輕佛故坐。白衣如客是故坐。一切五眾身心屬佛。是故立。若得道諸阿羅漢。如舍利弗目連須菩提等所作已辦。是故聽坐。余雖得三道亦不聽坐。大事未辦。結賊未破故。譬如王臣大有功勳故得坐。是諸菩薩中。雖有白衣以從遠來供養佛故立。

【經】白佛言。寶積如來致問世尊。少惱少患興居輕利氣力安樂不。又以此千葉金色蓮華供養世尊。

【論】問曰。寶積佛一切智。何以方問訊釋迦牟尼佛。少惱少患興居輕利氣力安樂不。答曰。諸佛法爾。知而故問。如毗尼中。達貳迦比丘作赤色瓦窟。佛見已知而問阿難。此作何物。阿難白佛。是陶家子出家。字達貳迦。作小草舍常為放牛人所壞。三作三破。是故作此瓦舍。佛語阿難。破此瓦窟。何以故。外道輩當言。佛大師在時漏處法出。如是等處處知而故問。複次佛雖一切智。隨世界法。世人問訊佛亦問訊。佛人中生受人法。寒熱生死與人等。問訊法亦應等。複次世界中大貴大賤不應相問訊。佛等力故應相問訊。複次是多寶世界清淨莊嚴。佛身色像光明亦大。若不問訊人謂輕慢。又復欲示佛世界身色光明種種雖勝。智慧神力俱等無異。是故問訊。問曰。何以問少病少惱不。答曰。有二種病。一者外因緣病。二者內因緣病。外者寒熱饑渴兵刃刀杖墜落堆壓。如是等種種外患名為惱。內者飲食不節臥起無常四百四病。如是等種種名為內病。如此二病有身皆苦。是故問少惱少患不。問曰。何以不問無惱無病。而問少惱少患。答曰。聖人實知身為苦本無不病時。何以故。是四大合而為身。地水火風性不相宜。各各相害。譬如疽瘡無不痛時。若以藥塗可得少差。而不可愈。人身亦如是。常病常治。治故得活。不治則死。以是故不得問無惱無病。外患常有風雨寒熱為惱故。復有身四威儀坐臥行住。久坐則極惱。久臥久住久行皆惱。以是故問少惱少患。問曰。問少惱少患則足。何以復言興居輕利。答曰。人雖病差未得平復。以是故問興居輕利。問曰。何以故言氣力安樂不。答曰。有人病差雖能行步坐起。氣力未足不能造事施為攜輕舉重故。問氣力。有人雖病得差能舉重攜輕。而未受安樂。是故問安樂不。問曰。若無病有力。何以未受安樂。答曰。有人貧窮恐怖憂愁。不得安樂。以是故問得安樂不。複次有二種問訊法。問訊身問訊心。若言少惱少病興居輕利及氣力。是問訊身。若言安樂不。是問訊心。種種內外諸病名為身病。淫慾嗔恚嫉妒慳貪憂愁怖畏等。種種煩惱九十八結五百纏。種種欲願等。名為心病。是一一病問訊故。言少惱少病興居輕利氣力安樂不。問曰。人問訊則應爾。諸天尚不應如此問訊。何況於佛。答曰。佛身二種。一神通變化身。二父母生身。父母生身受人法故不如天。是故應如人法問訊。問曰。一切賢聖心無所著。不貪身不惜壽不惡死不悅生。若如是者何用問訊。答曰。隨世界法故。受人法問訊。遣問訊亦以人法。千葉金色蓮華如上說。

【經】爾時釋迦牟尼佛受是千葉金色蓮華已。散東方恆河沙等世界中佛。

【論】問曰。佛無勝如今何以故。向東方諸佛散華供養。如佛初得道時。自念人無所尊則事業不成。今十方天地誰可尊事者。我欲師而事之。是時梵天王等諸天白佛。佛為無上。無過佛者。佛亦自以天眼觀三世十方天地中無勝佛者。心自念言。我行摩訶般若波羅蜜。今自致作佛。是我所尊即是我師。我當恭敬供養尊事是法。譬如有樹名為好堅。是樹在地中百歲枝葉具足。一日出生高百丈。是樹出已欲求大樹以蔭其身。是時林中有神語好堅樹言。世中無大汝者。諸樹皆當在汝蔭中。佛亦如是。無量阿僧祇劫在菩薩地中。生一日於菩提樹下金剛座處坐。實知一切諸法相得成佛道。是時自念。誰可尊事以為師者。我當承事恭敬供養。時梵天王等諸天白佛言。佛為無上。無過佛者。今何以故復供養東方諸佛。答曰。佛雖無上三世十方天地中無過佛者。而行供養。供養有上中下。下於己者而供養之是下供養。供養勝己是上供養。供養與己等者是中供養。諸佛供養是中供養。如大愛道比丘尼。與五百阿羅漢比丘尼等。一日中一時入涅槃。是時諸得三道優婆塞舉五百床。四天王舉佛乳母大愛道床。佛自在前擎香爐燒香供養。佛語比丘。汝等助我供養乳母身。爾時諸阿羅漢比丘。各各以神足力。到摩梨山上。取牛頭栴檀香薪。助佛作[卄/積]。是為下供養。以是故雖不求果。而行等供養。複次唯佛應供養佛。餘人不知佛德。如偈說。

智人能敬智智論則智喜

智人能知智如蛇知蛇足

以是故諸佛一切智。能供養一切智。複次是十方佛世世勸助釋迦牟尼佛。如七住菩薩。觀諸法空無所有不生不滅。如是觀已於一切世界中心不著。欲放舍六波羅蜜入涅槃。譬如人夢中作筏渡大河水。手足疲勞生患厭想。在中流中夢覺已自念言。何許有河而可渡者。是時勤心都放。菩薩亦如是立七住中得無生法忍。心行皆止欲入涅槃。爾時十方諸佛。皆放光明照菩薩身。以右手摩其頭語言。善男子勿生此心。汝當念汝本願欲度眾生。汝雖知空眾生不解。汝當集諸功德教化眾生共入涅槃。汝未得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無量光明三十二業。汝今始得一無生法門。莫便大喜。是時菩薩聞諸佛教誨。還生本心行六波羅蜜以度眾生。如是等初得佛道時得是佐助。又佛初得道時心自思惟。是法甚深眾生愚蒙薄福。我亦五惡世生。今當云何念已我當於一法中作三分。分為三乘以度眾生。作是思惟時。十方諸佛皆現光明贊言善哉善哉。我等亦在五惡世中。分一法作三分以度眾生。是時佛聞十方諸佛語聲即大歡喜。稱言南無佛。如是十方佛處處勸助為作大利。知恩重故。以華供養十方佛。最上福德無過此德。何以故是華寶積佛功德力所生。非是水生華。普明是十住法身菩薩。送此華來上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知十方佛是第一福田故以供養。是福倍多。何以故。佛自供養佛故。佛法中有四種布施。一施者清淨受者不淨。二施者不淨受者清淨。三施者清淨受者亦淨。四施者不淨受者不淨。今施東方諸佛。是為二俱清淨。是福最大。以是故佛自供養十方佛。問曰。一切聖人不受報果。後更不生。云何言是施福最大。答曰。是福雖無人受其相自大。若有人受者其報無量。諸聖人知有為法皆無常空故。捨入涅槃是福亦舍。譬如燒金丸。雖眼見其好不可以手觸。燒人手故。複次如人有瘡則須藥塗。若無瘡者藥無所施。人有身亦如是。常為饑渴寒熱所逼。亦如瘡發。以衣被飲食溫暖將適。如藥塗瘡。如愚痴人。為貪藥故不用除瘡。若其無瘡藥亦無用。諸佛以身為瘡。舍放身瘡故亦不受報藥。以是故雖有大福亦不受報。

【經】所散蓮華滿東方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論】問曰。華少而世界多云何滿。答曰。佛神通力故。如上八種。自恣變化法大能令小小能令大。輕能令重重能令輕。自在無礙隨意所到。能動大地所願能辦。諸大聖人皆得是八種自在。是故佛能以小華滿東方如恆河沙等世界。又復以示眾生。未來福報。如此少華滿東方世界。又勸東方菩薩言。殖福於佛田中。所得果報亦如此華彌滿無量土。汝雖遠來應當歡喜。遇此大福田果報無量。

【經】一一華上皆有菩薩。結加趺坐說六波羅蜜。聞此法者畢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論】問曰。上佛以舌相光明。化作千葉寶華。一一華上皆有坐佛。今何以故一一華上皆有坐菩薩。答曰上是佛所化華故有坐佛。此是普明菩薩所供養華。是故有坐菩薩。複次上諸眾生。應見坐佛得度。今此眾生應見坐菩薩得度。結加趺坐說六波羅蜜。聞此法者畢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先說。

【經】諸出家在家菩薩及諸童男童女頭面禮釋迦牟尼佛足。各以供養具供養恭敬尊重讚嘆釋迦牟尼佛。是諸出家在家菩薩及諸童男童女。各各以善根福德力故。得供養釋迦牟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論】如說偈。

諸聖所來道佛亦如是來

實相及所去佛亦爾無異

諸聖如實語佛亦如實說

以是故名佛多陀阿伽度

忍鎧心堅固精進弓力強

智慧利勁箭破憍慢諸賊

應受天世人一切諸供養

以是故名佛以為阿羅訶

正知苦實相亦實知苦集

知苦滅實相亦知苦滅道

真正解四諦定實不可變

是故十方中號三藐三佛

得微妙三明清淨行亦具

是故號世尊鞞闍遮羅那

解知一切法自得妙道去

或時方便說愍念一切故

滅除老病死令到安隱處

以是故名佛以為修伽陀

知世所從來亦知世滅道

以是故名佛為路迦鞞陀

禪戒智等眼無及況出上

以是故名佛為阿耨多羅

大悲度眾生軟善教調御

以是故名佛富樓沙曇藐

智慧無煩惱說最上解脫

以是故名佛提婆摩[少/(兔-、)]舍

三世動不動盡及不盡法

道樹下悉知是故名為佛

【經】南方度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其土最在邊。世界名離一切憂。佛號無憂德。菩薩名離憂。西方度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邊。世界名滅惡。佛號寶山。菩薩名儀意。北方度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邊。世界名勝。佛號勝王。菩薩名得勝。下方度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邊。世界名善。佛號善德。菩薩名華上。上方度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邊世界名喜。佛號喜德。菩薩名得喜。如是一切皆如東方。

【論】問曰。如佛法中。實無諸方名。何以故。諸五眾十二入十八界中所不攝。四法藏中亦無說方。是實法因緣求亦不可得。今何以故。此中說十方諸佛十方菩薩來。答曰。隨世俗法所傳故說方。求方實不可得。問曰。何以言無方。汝四法藏中不說。我六法藏中說。汝眾入界中不攝。我陀羅驃中攝。是方法常相故。有相故。亦有亦常。如經中說。日出處是東方。日沒處是西方。日行處是南方日不行處是北方。日有三分合。若前合若今合若後合。隨方日分。初合是東方。南方西方亦如是。日不行處是無分。彼間此間彼此是方相。若無方無彼此。彼此是方相。而非方。答曰。不然。須彌山在四域之中。日繞須彌照四天下。郁怛羅越日中。是弗婆提日出。於弗婆提人是東方。弗婆提日中。是閻浮提日出。於閻浮提人是東方。是實無初。何以故。一切方皆東方。皆南方。皆西方。皆北方。汝言日出處是東方。日行處是南方。日沒處是西方。日不行處是北方。是事不然。複次有處日不合。是為非方。無方相故。問曰。我說一國中方相。汝以四國為難。以是故東方非無初。答曰。若一國中日與東方合。是為有邊。有邊故無常。無常故是不遍。以是故。方但有名而無實。

【經】爾時是三千大千世界變成為寶華。遍覆地懸繒幡蓋。香樹華樹皆悉莊嚴。

【論】問曰。此誰神力令地為寶。答曰。是佛無量神力變化所為。有人咒術幻法。及諸鬼神龍王諸天等。能變化少物。令三千大千世界皆為珍寶。餘人及梵天王皆所不能。佛入四禪中十四變化心。能令三千大千世界華香樹木一切土地皆悉莊嚴。一切眾生皆悉和同心轉為善。何以故。莊嚴此世界。為說般若波羅蜜故。亦為十方諸菩薩客來及諸天世人故莊嚴。如人請貴客。若一家請則莊嚴一家。一國主則莊嚴一國。轉輪聖王則莊嚴四天下。梵天王則莊嚴三千大千世界。佛為十方無量恆河沙等諸世界中主。是諸他方菩薩及諸天世人客來故。亦為此彼眾人見此變化莊嚴。則生大心生清淨歡喜心。從大心發大業。從大業得大報。受大報時更生大心。如是展轉增長。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變此世界皆悉為寶。云何名寶。寶有四種。金銀毗琉璃頗梨。更有七種寶金銀毗琉璃頗梨車磲馬瑙赤真珠。(此珠極貴非是珊瑚)更復有寶。摩羅伽陀(此珠金翅鳥口邊出綠色能辟一切毒)因陀尼羅(天青珠)摩訶尼囉(大青珠)缽摩羅伽(赤光珠)越闍(金剛)龍珠如意珠玉貝珊瑚琥珀等種種名為寶。是寶有三種。有人寶天寶菩薩寶。人寶力少唯有清淨光色。除毒除鬼除闇。亦除饑渴寒熱種種苦事。天寶亦大亦勝常隨逐天身。可使令可共語。輕而不重。菩薩寶勝於天寶。能兼有人寶天寶事。又能令一切眾生知死此生彼因緣本末。譬如明鏡見其面像。複次菩薩寶勝能出種種法音。若為首飾寶冠。則雨十方無量世界諸佛上幢幡華蓋種種供養之具。以供養佛。又雨衣被臥具生活之物。種種眾事隨眾生所須。皆悉雨之給施眾生。如是等種種眾寶。以除眾生貧窮苦厄。問曰。是諸珍寶從何處出。答曰。金出山石沙赤銅中。真珠出魚腹中竹中蛇腦中。龍珠出龍腦中。珊瑚出海中石樹。生貝出蟲甲中。銀出燒石。余琉璃頗梨等皆出山窟中。如意珠出自佛舍利。若法沒盡時。諸舍利皆變為如意珠。譬如過千歲冰化為頗梨珠。如是等諸寶是人中常寶。佛所莊嚴一切世界是最殊勝。諸天所不能得。何以故。是從大功德所生。種種華幡如先說。香樹者名阿伽樓(蜜香樹)多伽樓(木香樹)栴檀。如是等種種香樹。華樹名占匍(黃華樹)阿輸迦(無憂花樹)婆呵迦羅(赤華樹)如是等種種華樹。

【經】譬如華積世界普華世界。妙德菩薩善住意菩薩。及余大威神諸菩薩。皆在彼住。

【論】問曰。何以言譬如華積世界。答曰。彼世界常有淨華。此世界變化一時故。以喻也。譬喻法以小喻大。如人面好譬如滿月。問曰。更有十方諸清淨世界。如阿彌陀佛安樂世界等。何以故。但以普華世界為喻。答曰。阿彌陀佛世界不如華積世界。何以故。法積比丘佛雖將至十方觀清淨世界。功德力薄不能得見上妙清淨世界。以是故世界不如。複次當佛變化此世界時。正與華積世界相似。以是故言譬如華積世界。問曰。更有餘大菩薩。如毗摩羅詰觀世音遍吉菩薩等。何以不言此諸菩薩在彼住。而但言文殊尸利善住意菩薩。答曰。是遍吉菩薩一一毛孔常出諸佛世界及諸佛菩薩。遍滿十方。以化眾生無適住處。文殊尸利分身變化入五道中。或作聲聞或作緣覺或作佛身。如首楞嚴三昧經中說。文殊師利菩薩。過去世作龍種尊佛。七十二億世作辟支迦佛。是可言可說。遍吉菩薩。不可量不可說住處不可知。若住應在一切世界中住。是故不說。複次及諸大威神菩薩者。亦應總說遍吉等諸大菩薩。

【經】爾時佛知一切世界若天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若沙門若婆羅門及天。若揵闥婆人阿修羅等。及諸菩薩摩訶薩。紹尊位者一切皆集。

【論】問曰。佛神力無量。一切十方眾生。若盡來在會者。一切世界應空。若不來者。佛無量神力有所不能。答曰。不應盡來。何以故。諸佛世界無邊無量。若盡來者便為有邊。又復十方各各有佛。亦說般若波羅蜜。如彼般若波羅蜜四十三品中。十方面各千佛現皆說般若波羅蜜。以是故不應盡來。問曰。若有十方諸佛皆說般若波羅蜜。十方諸菩薩何以故來。答曰。如普明菩薩來章中已說。與釋迦牟尼佛因緣故來。複次是諸菩薩本願故。若有說般若波羅蜜處。我當聽受供養。是以遠來欲以身力積功德故。亦以示諸眾生我從遠來供養法故。云何汝在此世界而不供養。問曰。佛於法不著。何以故。七現神力而令眾生大集。答曰。是般若波羅蜜。甚深難知難解不可思議。是故廣集諸大菩薩。令新發意者心得信樂。譬如小人所語不為人信。貴重大人人必信受。問曰。何以故言若天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但應言天世界人世界則足。何以故。十號中言天人師。以是故應言天人而已。答曰。諸天有天眼天耳利根智慧多自知來。以是故言天世界。問曰。若天世界已攝魔梵。何以故別說若魔若梵。答曰。天中有三大主。釋提婆那民二處天主。魔王六欲天主。梵世界中大梵天王為主。問曰。如夜魔天兜率陀天化樂天皆有主。何以但有三主。答曰。釋提婆那民依地住。佛亦在地住。常來佛所大有名稱人多識故。魔王常來嬈佛。又是一切欲界中主。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皆屬魔王。複次天世界則三界天皆攝是天中。一切欲界魔為主。是故別說。複次魔常嬈佛。今來聽般若波羅蜜。餘人增益信故。問曰。色界中大有天。何以但言梵世界集。答曰。上諸天無覺觀不喜散心。又難聞故。梵世界有四識易聞故。又梵世界近故。複次梵名離欲清淨。今言梵世界。已總說色界諸天。複次余天未有人民。劫初生時梵天王獨在梵宮寂漠無人。其心不悅而自生念。此間何以不生人民。是時光音天命盡者應念來生。梵王便自生念。此諸天先無隨我念故生。我能生此諸天。諸天是時亦各自念。我從梵王生。梵王是我父也。以是故但說梵世界。複次二禪三禪四禪天。於欲界見佛聽法。若勸助菩薩。眼識耳識身識皆在梵世界中取。以是故別說梵世界。問曰。何以故獨說諸沙門婆羅門。不說國王及長者諸餘人眾。答曰。智慧人有二分。沙門婆羅門。出家名沙門。在家名婆羅門。餘人心存世樂。是故不說。婆羅門多學智慧求福。出家人一切求道。是故但說沙門婆羅門。在家中七世清淨。生滿六歲皆受戒名婆羅門。是沙門婆羅門中。有道德智慧。以是故說。問曰。先已說天世界。今何以復說天。答曰。天世界是四天王忉利天。魔是他化自在天。梵是色界。今說天是欲界中夜摩兜率陀化樂愛身天等。愛身在六天上。形色絕妙故言愛身。問曰。何以但說揵闥婆。不說諸餘鬼神及龍王。答曰。是揵闥婆是諸天伎人隨逐諸天。其心柔軟福德力小減諸天諸鬼神。鬼神道中攝。龍王畜生道中攝。甄陀羅亦是天伎皆屬天。與天同住共坐飲食。伎樂皆與天同。是揵闥婆王名童籠磨。(秦言樹)是揵闥婆甄陀羅恆在二處住。常所居止在十寶山間。有時天上為諸天作樂。此二種常番休上下。人在四天下生。生有四種。極長壽乃至無量歲。極短壽乃至十歲。阿修羅噁心斗諍。而不破戒大修施福。生在大海邊住。亦有城郭宮殿。是阿修羅王。名毗摩質多婆梨羅睺羅。如是等名阿修羅王。如說一時羅睺羅阿修羅王欲啖月。月天子怖疾到佛所。說偈言。

大智成就佛世尊我今歸命稽首禮

是羅睺羅惱亂我願佛憐愍見救護

佛與羅睺羅而說偈言。

月能照闇而清涼是虛空中大燈明

其色白淨有千光汝莫吞月疾放去

是時羅睺羅怖懅流汗即疾放月。婆梨阿修羅王見羅睺羅惶怖放月。說偈問曰。

汝羅睺羅何以故惶怖戰慄疾放月

汝身流汗如病人心怖不安乃如是

羅睺羅爾時說偈答曰。

世尊以偈而敕我我不放月頭七分

設得生活不安隱以故我今放此月

婆梨阿修羅王說偈。

諸佛甚難值久遠乃出世

說此清淨偈羅睺即放月

問曰。何以不說地獄畜生餓鬼。答曰。地獄大苦心亂不能受法。畜生愚痴覆心不能受化。餓鬼為饑渴火燒身故不得受法。複次畜生餓鬼中。少多有來聽法者。生福德心而已不堪受道。是故不說。問曰。若爾者揵闥婆阿修羅亦不應說。何以故。鬼神道中已攝故。答曰。佛不說攝。今何以言攝。此是迦旃延子等說。如阿修羅力與天等。或時戰鬥勝天。揵闥婆是諸天伎。與天同受福樂。有智慧能別好醜。何以不得受道法。如雜阿含天品中說。富那婆藪鬼神母。佛遊行宿其處。爾時世尊說上妙法甘露。女男二人啼泣。母為說偈止之。

汝郁怛羅勿作聲富那婆藪亦莫啼

我今聞法得道證汝亦當得必如我

以是事故知。鬼神中有得道者。複次摩訶衍中。密跡金剛力士於諸菩薩中勝。何況餘人。如屯侖摩甄陀羅王揵闥婆王。至佛所彈琴贊佛。三千世界皆為震動。乃至摩訶迦葉不安其坐。如此人等云何不能得道。如諸阿修羅王龍王。皆到佛所問佛深法。佛隨其問而答深義何以言不能得道。問曰。於五道眾生中。佛是天人師不說三惡道。以其無福無受道分故。是諸龍鬼皆墮惡道中。答曰。佛亦不分明說五道。說五道者是一切有部僧所說。婆蹉弗妒路部僧說有六道。複次應有六道。何以故。三惡道一向是罪處。若福多罪少。是名阿修羅揵闥婆等生處應別。以是故應言六道。複次三惡道亦有受道。福少故言無。及諸菩薩紹尊位者如先說。[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