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明湖風景區

大明湖風景區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是泉城重要風景名勝和開放窗口。素有「泉城明珠」之美譽。大明湖集水域風光、古園林景觀、古道觀、古水工、紀念性建築為一體,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和高品位的旅遊資源。它位於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北部。現今湖面四十六公頃(690畝),公園面積八十六公頃(1290畝),湖泊約占百分之五十三。

大明湖風景區

大明湖風景區是旅遊勝地,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譽。大明湖景色優美秀麗,湖水水色澄碧,擁有歷下亭、鐵公祠、南豐祠等著名景點,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約兩百萬人次。[1]

中文名稱:大明湖風景區

外文名稱:Daming Lake

所屬地區:山東省

地理位置:濟南城北部

面 積:46萬平方米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明湖秋月、歷亭秋風、鐘鳴蛙靜美 食冰糖蓮子羹、碧筒飲名勝古蹟明湖居、秋柳園、小滄浪、雨荷廳

目錄

景區迷人景觀

大明湖位於濟南市中心。景區內自然景觀秀麗,岸邊垂柳披拂,修竹叢叢,亭台樓閣掩映其間;湖中鳶飛魚躍,蓮荷飄香,遊艇畫舫往來穿梭,呈現在遊人面前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迷人景觀。景區內還有「濟南八景」中的鵲華煙雨、匯波晚照、明湖秋月、歷下秋風和著名的佛山倒影景觀,特別是鵲華煙雨和匯波晚照景觀聞名遐邇。[2]

位於湖心島的歷下亭。上懸清高宗御書「歷下亭」匾額。亭前楹聯「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是杜甫的詩句。古歷下亭在五龍潭一帶。宋以後遷至今大明湖南畔,今歷下亭建於清康熙年間,歷來為文人會集之地。大明湖聞名遐邇,遊客眾多,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約兩百萬人次,在濟南諸公園中最多。大明湖歷史悠久,景色秀美,名勝古蹟周匝其間。尤其它乃繁華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實屬難得。

一湖煙水,綠樹蔽空,碧波間菡萏映日,景色佳麗。公園內亭台樓榭,曲徑迴廊,文人墨跡,錯落其間,其中清人劉鳳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對聯,尤為人們所稱頌。沿湖亭台樓閣,水榭長廊,參差有致。湖南有稼軒祠、遐園、明湖居、秋柳園,湖東北有南豐祠、張公祠、匯波樓、北極閣,湖北有鐵公祠、小滄浪,湖中有歷下亭、匯泉堂等名勝古蹟。

鵲華煙雨指的是站在大明湖南面的鵲華橋上向北眺望,近處碧波粼粼,遠處鵲華二山如一對霓裳仙女遙相對應,周圍村舍寥寂,炊煙裊裊,田野阡陌縱橫,尤其是金秋時節,景色更加迷人,元代大畫家趙孟頫將這美景畫成一幅《鵲華秋色圖》,如今收藏在台灣故宮博物院。匯波晚照指的是傍晚時分登上大明湖北岸的匯波樓俯瞰明湖,太陽的餘輝折射出千萬道金光布滿湖面,浮光耀錦,漁舟唱晚,美如畫圖。千百年來,吸引了無數遊人登樓觀賞。清代乾隆年間的《歷城縣誌》盛讚其「湖光浩渺,山色遙連,夏揖荷浪,春色揚煙,蕩舟其中,如游香園,簫鼓助期遠韻,固江北之獨勝也」。

沿湖八百餘株垂柳環繞,柔枝垂綠,婀娜點水。湖中現有四十餘畝荷池,碧葉田田,白荷紅蓮,交相輝映,爭奇鬥豔,荷香飄溢,沁人心脾。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時有魚兒跳波,偶見鳶鳥掠水。碧波之上,畫舫穿行,小舟盪波。各處遊客雲集,指點觀賞,歡聲笑語,一派繁華景勝,儼若北國江南。若於湖之北岸遠眺,南山蒼翠,環列似屏,倒映入湖,畫圖難足。漫遊湖畔,處處花繁樹茂,點點亭台樓閣掩映綠蔭之間,歷下亭、鐵公祠、北極廟、匯波樓等二十多處名勝景點,令人應接不暇,可謂步移景換,游趣無窮。

濟南八景中的鵲華煙雨、匯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湖上觀賞。大明湖以它的秀美風姿贏得古往今來眾多人士的詠贊:"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蘆雪,春色楊煙,鼓枻其中,如游香國";"鷗鷺點乎清波,蕭鼓助其遠,固江北之獨勝也。"

大明湖自1958年正式闢建為公園,經過疏浚清淤、修繕擴建,砌築了湖岸,美化了園容,恢復重建了名勝古蹟,增添了茶社飯店、遊船和遊樂設施,使之舊貌變新顏,姿容勝往昔,成為濟南著名風景遊覽區之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