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小門牙景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小門牙景區(Daxiaomenya Scenic Area),位於仲宮街道門牙村,有4600多人,是仲宮街道第一大村。

景區簡介

景區共有5000畝土地,約2萬畝山林、石材和水域等,門牙村南面的山叫蒲山,上有南石門,村北山叫木梨寨山,上有北石門,兩個「石門」遙相呼應,因形似門牙所以村以門牙命名。門牙景區倚錦陽川而建,東西全長2.8公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錦陽川發源於水簾峽景區的飲馬泉,中途有突泉、湧泉等多股泉水匯集,天再旱也不斷流,下游與錦雲川匯合流入臥虎山水庫。是濟南市到四門塔、世界動物園旅遊路線的必經區域。也是濟南市近距離能夠南仰泰山、北俯黃河,有山有河、有湖有泉、有花有果最美麗的地方。

大小門牙景區最出名的莫過於農家樂,春暖花開,濟南不少家庭到南部山區踏青出遊。門牙村農家樂是2002年開始自發發展起來的,剛開始只是幾戶村民在此處建起簡陋的房子開起了飯店,現類似的農家樂主題飯店已經達到二三十家。節假日期間,這裡每天要接待兩三萬人。

大小門牙景區有山有水,農家樂建築特色明顯,有着南部山區鄉村建築特色的石頭房、木房、草房等建築。還有當地村民飲用的南部山區的山泉水。[1]

氣候特徵

溫帶季風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雪。[2]

主要景點

門牙村

仲宮街道門牙村,有4600多人,是仲宮第一大村。共有5000畝土地,約2萬畝山林、石材和水域等,門牙村南面的山叫蒲山,上有南石門,村北山叫木梨寨山,上有北石門,兩個「石門」遙相呼應,因形似門牙所以村以門牙命名。門牙景區倚錦陽川而建,東西全長2.8公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錦陽川發源於水簾峽景區的飲馬泉,中途有突泉、湧泉等多股泉水匯集,天再旱也不斷流,下游與錦雲川匯合流入臥虎山水庫。是濟南市到四門塔、世界動物園旅遊路線的必經區域。也是濟南市近距離能夠南仰泰山、北俯黃河,有山有河、有湖有泉、有花有果最美麗的地方。

大小門牙景區

大小門牙景區山青青水潺潺,突泉是它們的水源地之一。錦繡川河道穿過大小門牙景區,是最重要的景觀和組成部分。

大小門牙景區最出名的莫過於農家樂,春暖花開,濟南不少家庭到南部山區踏青出遊。門牙村農家樂是2002年開始自發發展起來的,剛開始只是幾戶村民在此處建起簡陋的房子開起了飯店,到2004年,類似的農家樂主題飯店已經達到二三十家。節假日期間,這裡每天要接待兩三萬人。

大小門牙景區的農家樂有「吃飯 採摘垂釣等多功能」。有山有水,農家樂建築特色明顯,有着南部山區鄉村建築特色的石頭房、木房、草房等建築。還有當地村民飲用的南部山區的山泉水。吃飯消費不高,相當與市內中小飯店,有很多原汁原味的農家菜,據說是綠色食物,自己家種的或養殖的,還有特色炒雞等

寧海王墓

寧海王墓位於歷城區仲 宮街道大門牙村北,西臨太甲山,遙對岱嶽,背靠珠山,當年此處山巒松柏蒼翠,綠樹成蔭,環境寧靜幽美,為理想的風水寶地,墓地約96 平方米,墓封土高4米,周20 余米,陵園四周砌有圍牆,墓前建有供祭祀之享殿,雇有專人常年守墓,以後歷經戰亂與人為毀損,殿宇早已傾圮,圍牆無存,樹林屢遭砍伐,整座陵園荒草萋萋,已難以辨認。

1969年仲宮街道門牙村農民在村北里許原明王陵遺址挖出明德懷王庶四子寧海王墓一座,經市博物館派員前往搶救清理,墓室於地平線下6 米處鑿成,上部用大塊灰磚砌築拱頂,長12 米,高8 米,寬9 米。一條10 余米長的馬道斜向下挖至墓門。其上有彩繪「二龍戲珠」,色彩鮮艷,栩栩如生,十分精緻。在地下埋藏了400 年,但見陽光照射後,色彩逐漸暗淡,當即採取措施,搭棚遮蓋。墓門為兩塊大青石雕刻而成。

另有封墓石從墓內將墓門頂住,使墓門難以開啟,經反覆勘察,發現墓門外有狹小地道,容單人鑽入墓內,方拔出頂墓石,兩扇石門打製成由厚而薄,可靈活開啟,可見古代工匠設計之精巧,地下墓地平面布置分甬道、前殿、影壁及左右墓室,室中上為吊棺,下置棺床。影壁上的彩繪及石刻,十分精細。

此墓早年被盜,墓頂留有兩處盜洞,市博物館清理時墓內僅出土鐵缸、玉飾、銅錢及墓誌一盒。棺木被盜砸後已朽成碎塊。墓內出土《德府寧海恭和王壙志銘》一盒,青石質,志蓋縱橫各65 厘米,篆書「明寧海恭和王壙志銘」9 字,字徑縱12 厘米,橫9 厘米,志銘縱橫各65 厘米,楷書15 行,滿行17 字,計180 字。經查《歷乘》《歷城縣誌》,發現前人誤把寧海王墓當作濟寧王墓記載。《明史》卷一○四《諸王世表》、卷一一九《列傳·英宗諸子》皆有記載。壙志石藏四門塔文管所,寧海王墓現被列為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寧海王朱載㘧,為第三代德王朱厚燉(公元1533—1569 年)庶四子,從而糾正了《明史》所謂「嫡四子」之訛誤,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冊封為王,寧海王性謙和,能馭下,以孝著稱,隆慶三年(公元1569 年)卒,享年37 歲。

德府寧海恭和王壙志銘

  王諱載㘧,乃德懷王之庶第四子,母妃郭氏,於嘉靖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生,嘉靖二十年正月二十二日冊封為寧海王,隆慶三年八月初十日薨,享年三十七歲。妃孫氏,東城兵馬副指揮著次女,子二人,女三人。上聞訃輟視朝一日,遣官諭祭,命有司治喪葬如制,東宮及文武皆致祭焉,以隆慶五年二月二十八日葬於珠山之原。嗚呼!王以宗室至親為國屏翰,茂膺封爵,貴富兼隆,茲以命終,夫復何憾?爰述其慨,納諸幽壙,用垂不朽雲。

旅遊指南

交通路線

濟南公交

大門牙村站(Damenya Village Stop)途經公交車:K67、883、881、885、886、812。

自駕游

103省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