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堰鎮大堰村地處奉化江上游,是大堰鎮政府的所在地村,全村總面積4.9平方公里,全村有343戶農戶,人口912人,耕地面積2433畝,村子依山傍水、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是明代工部尚書王鈁和近代著名文學理論家巴人的的故里。村前溪流匯入橫山水庫,是奉化、寧波兩地居民的飲用水源地。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大堰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1]
所獲榮譽
近年來,村子已被評為寧波市生態村、寧波市文明村,寧波市衛生村,並創建了寧波市基層文化居。獲得了奉化區三星級民主法治村,奉化市計劃生育星級服務村,奉化區先進黨組織、奉化市巾幗示範村等多項榮譽。
傳說故事
傳說早先大堰村 近篩谷坪山腳的地方有個紅梅園,住着位鄔員外,家中有山有田,富甲一方,一家子三世同堂其樂融融。老員外年事漸高,請了位風水先生擇陰宅。先生勘遍周邊諸山,選中了山頂形如向天開口獅子頭的篩谷坪,說是利於子孫。這地方啥都好,就是地勢陡,從大堰村到篩谷坪山頂足有三里多山路,而且多是黃泥上坡路,徒手上山也挺累。
幾年後,老員外壽終正寢,偏偏又逢雨天,出喪抬着棺材上山寸步難行。有人急中生智把礱糠篩到黃泥上,果然容易走了些,於是邊篩邊往山上去,但家裡哪存有這麼多礱糠能禁得住一灑三里多?鄔家人便用穀子跟周邊的村民換礱糠,但礱糠越來越少,兌換的比例也越來越高,最後竟達到一擔谷換一擔糠的程度。鄔家人一合計這太不划算了,與其這樣一比一換,還不如直接把穀子倒上去呢。於是,篩糠變成了篩谷,就這樣把老爺子的棺木運上了事先挑中的風水寶地。
誰知這一幕被路過的太白金星瞧見,如此暴殄天物讓他大吃一驚急向天庭匯報,結果神仙作法破了風水,鄔家人此後家道急速敗落,子孫們乞討度日,漸漸不知所終。這座山因此被稱為篩谷坪,後來不知道怎麼就被叫成四角坪了。
四角坪
從山腳望上來如野山似的一座山,頂上有一大片平整的地塊四角坪,坪的中央有一座石頭建成的四合院,院子一邊是方正堆着些農家肥的田地,一邊是方正的水塘,塘和院子中間有兩棵碩大的板栗樹。院子對着的分成兩半的山都被砌成了梯田。在梯田的一側,水塘一角有一口古井,不知道從哪代傳下來的,井水清冽,據說再旱的天也不會幹涸。
天氣時雨時睛,山間有霧,淡淡的,有時橫於某個彎道的出口,山景盡在朦朧中,山下的大堰村隨着車的上升而陷於茫茫。山道邊的植物似乎有些變化,仔細地辯認,居然是櫻花,層層疊疊望不到盡頭的粗壯的樹幹和茂密的葉子讓人對來春的花季充滿期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