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型計算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大型計算機是一個科技名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詞解釋

大型計算機,是計算機種類中的一種,作為大型商業服務器,在今天仍具有很大活力。它們一般用於大型事務處理系統,特別是過去完成的且不值得重新編寫的數據庫應用系統方面,其應用軟件通常是硬件本身成本的好幾倍,因此大型機仍有一定地位。

特徵

現代大型計算機並非主要通過每秒運算次數MIPS來衡量性能,而是可靠性、安全性、向後兼容性和極其高效的I/O性能。主機通常強調大規模的數據輸入輸出,着重強調數據的吞吐量。

大型計算機可以同時運行多操作系統,因此不像是一台計算機而更像是多台虛擬機,因此一台主機可以替代多台普通的服務器,是虛擬化的先驅。同時主機還擁有強大的容錯能力。

主機的投資回報率取決於處理數據的規模、減少人力開支、實現不間斷服務和其他成本的縮減。由於主機的平台與操作系統並不開放,因而很難被攻破,安全性極強。

大型機使用專用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在主機上編程採用COBOL,同時採用的數據庫為IBM自行開發的DB2。在大型機上工作的DB2數據庫管理員能夠管理比其他平台多3~4倍的數據量。

歷史

在1960年代,大多數主機沒有交互式的界面,通常使用打孔卡、磁帶等等。

1964年,IBM引入了System/360,它是由5種功能越來越強大的計算機所組成的系列,這些計算機運行同一操作系統並能夠使用相同的44個外圍設備。

1972年,SAP公司為System/360開發了革命性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

1999年,Linux出現在System/390中,第一次將開放式源代碼計算的靈活性與主機的傳統可伸縮性和可靠性相結合。

與超級計算機的區別

超級計算機有極強的計算速度,通常由於科學與工程上的計算,這些計算的速度受運算速度與內存大小所限制;而主機運算任務主要受數據傳輸與轉移、可靠性及並發處理性能所限制。

主機更傾向於整數運算,如訂單數據、銀行數據等,同時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方面優於超級計算機。而超級計算機更強調浮點運算性能,如天氣預報。主機在處理數據的同時需要讀寫或傳輸大量信息,如海量的交易信息、航班信息等等。

優勢

大型機體系結構的最大好處是無與倫比的I/O處理能力。雖然大型機處理器並不總是擁有領先優勢,但是它們的I/O體系結構使它們能處理好幾個PC服務器放一起才能處理的數據。大型機的另一些特點包括它們的大尺寸和使用液體冷卻處理器陣列。在使用大量中心化處理的組織中,它們仍有重要的地位。

由於小型計算機的到來,新型大型機的銷售已經明顯放慢。在電子商務系統中,如果數據庫服務器或電子商務服務器需要高性能、高I/O處理能力,可以採用大型機。

在20世紀60-80年代,信息處理主要是採用主機+終端的方式,即主機集中式處理方式。大型機的主要廠商有IBM/日立等。但無論是大型機本身還是它的維護成本都相當昂貴。因此,能夠使用大型機的企業寥寥可數。進入80年代以後,隨着PC和各種服務器的高速發展,大型機的市場變的越來越小,很多企業都放棄了原來的大型機改用小型機和服務器。

另外,客戶機/服務器(client/server)技術的飛速發展也是大型機市場萎縮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時的大型機就象瀕臨滅絕的恐龍逐漸走向滅亡。進入90年代後,經濟進入全球化,信息技術得以高速的發展,隨着企業規模的擴大,信息分散管理的弊端越來越多,運營成本迅速的增長。信息集中成了不可逆轉的潮流。這時,人們又把目光集中到大型機的身上,大型機的市場逐漸的恢復了活力,直至今天,大型機還占有了不可替代的市場份額。90年代後期,大型機的技術得以飛速的發展,其處理能力也大踏步的提高,在民用領域,IBM已經完全占據了大型機的市場。

參考文獻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2.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