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型家家酒(張曉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型家家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大型家家酒》中國當代作家張曉風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大型家家酒

我還想在瓦斯爐下面做一個假的老式灶,小時讀劉大白的詩,寫村婦的臉被灶火映紅的動人景象,我拒絕不了老灶的誘惑,競走遍台北找一隻生鐵鑄的灶門……    事情好像是從那個走廊開始的。    那走廊還算寬,差不多六尺寬,十八尺長,在寸土寸金的台北似乎早就有資格搖身變為一間房子了。    但是,我喜歡一條空的走廊。    可是,要"空",也是很奢侈的事,前廊終於淪落彎成堆棧了,堆的東西全是那些年演完戲捨不得丟的大件,譬如說,一張拇指粗的麻繩編的大漁網,曾在《武陵人》的開場戲裡象徵着掙扎鬱結的生活的。二塊用扭曲的木頭做的坐墩,幾張導演欣賞的白鐵皮,是在《和氏壁》中卞和妻子生產時用來製造扭曲痙攣里效果的……那些東西在舞台上,在聲光電化所組成的一夕滄桑中當然是動人的,但堆在一所公寓四樓的前廊上卻猥瑣骯髒,令人一進門就為之氣短。    事情的另外一個起因是由於家裡發生了一件災禍,那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說的"書災"。兩個人都愛書,偏偏所學的又不同行,於是各人買各人的。原有的書櫃放不下,弄得滿坑滿谷,舉步維艱,可恨的是,下次上街,一時興奮,又忘情的肩馱手抱的成堆的買了回來。

當然,說來書也有一重好處,那時新婚,租了個舊式的榻榻米房子,前院一棵短榕樹,屋後一片猛開的珊瑚藤,在樹與藤之間的十坪空間我們也不覺其小,如果不是被左牽右絆弄得人跌跌撞撞的書堆逼急了,我們不會狗急跳牆想到去買房子。不料這一買了房子,數年之間才發現自己也糊裡糊塗的有了"百萬身價"了,邱永漢說"貧者因書而富",在我家倒是真有這麼回事,只是說得正確點,應該是"貧者因想買房子當書櫃而富"。    若干年後,我們陸續添了些書架。

又若干年後,我把屬於我的書,一舉搬到學校的研究室里,逢人就說,我已經安排了"書的小公館"。書本經過這番大移民倒也相安了一段時候。但又過了若干年,仍然"書口膨脹",我想來想去,打算把一面九尺高,二十尺長的牆完全做成書牆。    那時剛放暑假,我打算要好好玩上一票,生平沒有學過室內裝演,但隱隱約約只覺得自己會喜歡上這件事。原來的計劃只是整理前廊,並做個頂天立地的書櫥,但沒想到計劃愈扯愈大。"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為"?終於決定全屋子大翻修。

天熱得要命,我深夜靜坐,像入定的老僧,把整個房子思前想後參悟一番,一時之間,屋子的前世此世和來世都來到眼前,於是我無師自通的想好了步驟,第一,我要親自到全台北市去找材料,這些年來我已經愈來愈佩服"純構想"了,如果市面上沒有某種材料,設計圖的構想就不成立。    我先去找磁磚,有了地的顏色比較好決定房間的色調,磁磚真是漂亮的東西--雖然也有讓人噁心想吐的那種。我選了磚紅色的窯變小方磚鋪前廊,窯變磚看來像烤得特別焦跪香滋的小餅,每一條紋路都仿佛火的圖案,廚房鋪土黃,浴室則鋪深藍的羅馬磁磚,為了省錢算準了數目只買二十七塊。    二個禮拜把全台北的磁磚看了個飽,又交了些不生不熟的賣磁磚的朋友,我覺得無限得意。    廚房流理台的估價單出來了,光是不鏽鋼廚具竟要七八萬,我嚇呆了,我才不買那玩意,我自有辦法解決。    到建國南路的舊料行去,那裡原是我平日常去的地方,不買什麼,只是為了轉來轉去的去看看那些舊木料、檜木、杉木、香杉……靜靜地躺在陽光下、蔓草間。那天下午我駕輕就熟的去買了一條八尺長的舊杉木,只花三十塊錢,原想坐計程車回家,不料木料太長,放不進,我就扛着它在夕陽時分走到信義路去搭公車,姿勢頗像一個扛槍的小兵。回到家把木頭刷上透明漆,紋理斑節像雕塑似的全顯出來了,真是好看。我請工人把木頭釘在牆上,木頭上又釘些粗鐵釘,(那種釘有手指粗,還帶一個九十度的鈎,我在重慶北路買到的,據說原來是釘鐵軌用的)水壺、水罐、平底鍋就掛在上面,頗有點美國殖民地時期的風味。

[1]

作者簡介

張曉風,台灣女作家,筆名曉風,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