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坳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鰲鎮位於廣東省江門新會最東部,由西江下游磨刀門水道沖積而成的兩個江心島(大鰲島和紅衛島)組成,東與中山市,南與珠海市斗門區,西與睦洲鎮,北與外海鎮相隔,屬低沙田地區,面積52.51平方千米,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也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和廣東省集裝箱製造專業鎮。[1]
歷史沿革
大鰲之地古為淺海,明初逐漸成陸地,到了明末,因地形狀似"鰲魚",故名"大鰲"。清朝時,大鰲島西部屬潮居都管轄,東部(三條村:東風、東衛、東升,又稱特沙)由香山縣管轄。1931年至1951年分屬新會縣第八區和中山縣,1951年10月從第八區分出屬第九區。1955年改屬睦洲區,1958年10月屬睦洲公社管轄,1961年大鰲島從睦洲公社分出成立大鰲公社,1964年5月,中山管轄的大鰲島東部回歸新會。自此,大鰲全島復歸新會管轄。1984年改為大鰲區,1987年改為鎮至今。
大鰲鎮屬低沙田地區,一覽平原,河網交錯,水資源優質豐富,交通十分方面,土壤肥沃,全鎮區域面積52.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萬,農業用地面積4.1萬畝,其中水產養殖面積約3萬畝,主要養殖南美白對蝦、羅氏對蝦等,是廣東省特色水產養殖示範鎮。此外,大鰲蓮藕、大鰲慈姑馳名五邑,是國家綠色食品A級產品、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江門市名特優新農產品。
近年來,大鰲鎮依照"北片商業圈、中線工業廊、南端商住灣"的產業發展規劃,在做大做強現有集裝箱和水產養殖兩個產業群的基礎上,紮實推進"穩一優二進三"經濟發展戰略,圍繞本地主導產業、特色產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安商、招商工作。形成以生態農業經濟為基礎,以綠色工業經濟為支撐,以發展美麗鄉村游服務業經濟為重點,以發展新型產業和培育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產業為突破口的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沿江經濟發展新格局,實現區域社會經濟的科學發展。
今後大鰲鎮將加快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步伐,不斷完善交通設施建設,主動規劃接駁新中一級公路、中開高速等交通路網,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三農"、小城鎮、美麗鄉村發展,努力打造成為新會接軌珠中江經濟發達地區的"橋頭堡",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健康旅遊島。
熱情好客的大鰲人民,歡迎國內外客商、海內外鄉親前來投資辦實業,共創文明富庶的美好明天。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鰲鎮位於新會東南部邊緣,地處西江下游磨刀門水道沖積而成的一個江心島(大鰲島和紅衛島),東鄰中山市橫欄鎮,南望珠海市六鄉鎮,西接新會睦洲鎮,北近江門外海鎮。
地形
大鰲鎮四面環水,是西江下游的兩個江心島組成,分別是大鰲島和紅衛島。大鰲鎮屬於低沙田地區,全境無山,一覽平原,河網交錯,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四面環水,交通便利,是著名的水鄉城鎮。
行政區劃
大鰲下轄1社區16村:
大鰲社區
村:新一村、百頃村、南沙村、深滘村、新地村、十圍村、三十六頃村、大鰲村、新聯村、大鰲尾村、沙頭村、東升村、東風村、東衛村、安生村、大八頃村
交通
主條目:新中一級公路
新中一級公路,全稱新會至中山一級公路,是一條連接廣東省江門新會至中山市大涌鎮的道路,總長度19.2公里,雙向4車道,有中央隔離帶和路肩。該公路途徑4個鎮街,從西往東分別為新會三江鎮,新會睦洲鎮,新會大鰲鎮,和中山大涌鎮。起點為新會三江鎮五四村的廣東S270省道(金門公路),終點為中山市大涌鎮南文村。該公路在2017年開通了從三江至大鰲的路段,其中的重要節點為睦洲大橋和大鰲特大橋。
新中一級公路總長度19.2公里,呈東西走向,共有雙向4車道,以及中央隔離帶和路肩,設計時速100公里,全程採用瀝青混凝土路面。該公路途徑4個鎮街,從西往東分別為新會三江鎮,新會睦洲鎮,新會大鰲鎮,和中山大涌鎮。公路起點於三江鎮五四村,與省道S270古港線金門一級公路相接,於K1+550下穿廣珠鐵路,經睦洲鎮的新天圍建睦洲大橋跨越江門河,於K8+568下穿江珠高速公路,與大鰲特大橋睦洲岸平交口相接,終點樁號為K9+025。項目採用BT模式建設,工程總投資約3.4億元,建安費約2.4億元。
主條目:大鰲特大橋
大鰲特大橋是新中一級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新會重點建設項目。大橋西側與新中一級公路三江鎮至睦洲鎮段相接,東側與在建的大鰲圩鎮連接線對接,聯通了新會睦洲鎮與大鰲鎮兩鎮,工程總投資約2.79億元,其中建安費約2.15億元。工程於2009年12月開始動工建設,大鰲大橋項目總長2175米,其中大橋長1638.24米;全線採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技術標準建設,設計行車時速為100公里/小時,路基寬25.5米。大橋主跨寬145米,為內河Ⅰ級航道,通航3000噸級海輪,通航孔下底寬120米,上底寬96米,淨高22米。
大鰲特大橋2015年1月23日10時正式通車,是新中一級公路最早通車的路段,也結束了大鰲鎮作為河中孤島的歷史。
公共汽車
215路 大鰲總站至新會汽車總站
112路 大鰲總沙站至江門汽車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