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同鼓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3 建築特色


歷史沿革 編輯

鼓樓 大同鼓樓始建於明,清代重修。 1978年全面加固修繕,並彩繪一新。 1966年4月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保護措施 編輯 鼓樓又叫更鼓樓,朝陽升起,鐘聲飄蕩,夕陽西下,鼓聲飛揚,正所謂:「晨鐘暮鼓」。據史書記載,鼓樓原是為傳遞信息,擒賊捉盜而建。隨着時代的變遷,才轉變為報時的工具,報警的信號。 據史料記載,明朝的大同,樓閣林立,建築華麗,東有和陽街的太平樓;西有清遠街的鐘樓;北有武定街的魁星摟;南有永泰街的鼓樓。可惜這些樓閣大部分毀於歷代兵火和自然災害,只有有鼓樓倖存下來。 據(大同縣誌)載:「鼓樓在府治東南街南端十字心的正中,創建於明代。」清順治,乾隆,咸豐屢加修葺。樓面闊進深各三間,東西長18.33米,南北寬14米,高約20米,底層用青石砌成四角,當中有十字穿心門洞。上兩層為磚木結構,頂樓上架放一大鼓,乃古時晚間為「聲聞四達」報更時所用,故名「鼓樓」。舊時晨鐘暮鼓聲震古城及近郊四鄉。 鼓樓與鐘樓(已拆除)相配而建。1966年4月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78年秋,鼓樓進行了大規模維修,封閉十字穿心門洞,擴展樓旁馬路,1985年又進行了全面彩繪,各種圖案生動艷麗,面貌煥然一新,完全恢復了雄偉古樸,整潔壯麗的風貌。 在2001年,文物部門對鼓樓進行了全方位、大規模的加固、維修和彩繪,使鼓樓煥然一新。樓上有「大同古建築攝影展覽」,使人在登樓的過程中,就能了解到大同城過去的面貌:在樓下新增建了旋轉樓梯,它和古代建築互相襯托,體現了現代建築與古代建築完美統一;樓的各層檐下額枋上都繪有一幅幅生動有趣、形象逼真的精美繪畫,如「桃園三結義」、「呂布戲貂蟬」等。鼓樓原有的牌匾進行了恢復,東向上為「歌風」,下為「雲開春曉」,南向上為「鼓樓」,下為「聲聞四達」;西向上為「振德」,下為「和聲鳴盛」;北向上為「時雍」,下為「瞻雲就月」。前人的牌匾,意蘊雋秀,對鼓樓起着烘雲托月、畫龍點睛的作用。它增加了一份韻味,增加了一份內涵,增加了一份古典的美。 樣式 鼓樓聳立於大同市區內大南街南段十字口中心,建築獨特,造型優美,布局巧妙,令人嘆為觀止。它典雅古樸,精緻秀氣,使人流連忘返。不僅裝點了大同市的容顏,而且烘托出了這座歷史名城的古老風貌。 大同鼓樓是十字歇山頂三層樓閣式建築,平面近似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東西長17.65米,南北寬14.55米,高約20米。各層樓檐下均置斗拱,一、二層檐下置一斗二升交麻葉拱,三層檐下為單翹三踩斗拱。每層四面辟門,四周都有迴廊,外設憑攔,舉目遠眺,整個大同城一覽無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