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葉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葉樟
t013fa3121801d788bf.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4946458&sid=5167560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大葉樟

漢語拼音:Dà Yè Zhānɡ
別名:無
性味:味辛,性涼
功能:清熱解毒,祛濕止癢
主治:癰疽腫毒,濕瘡疥癬

大葉樟,中藥名。為樟科植物銹葉新木姜子NeolitseacambodianaLec.的葉。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的功效。主治癰疽腫毒,濕瘡疥癬。[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大葉樟

拼音名:Dà Yè Zhānɡ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olitsea camndiana Lec.[N.ferruginea Merr.]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銹葉新木姜子的葉。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銹葉新木姜子喬木,高8-12m。小枝輪生或近輪生,幼時密被銹色絨毛;頂芽卵形,鱗片外面被銹色短柔毛。葉3-5片近輪生;葉柄長1-1.5cm,密被銹色絨毛;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圓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0-17cm,寬3-6cm,先端近尾狀漸尖或尖,基部楔形,革質,幼葉兩面密被銹色絨毛,後毛漸脫落,老時上面僅基部中脈有柔毛,下面沿脈有柔毛外,其餘均無毛。傘形花序多個簇生於葉腋或枝側;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花被片4,卵形,外面和邊緣密被銹色長柔毛,內面基部有長柔毛;能育雄蕊6,外露,花絲基部有長柔毛,退化雌蕊無毛,花柱細長;雌花花被條形或卵狀披針形,退化雄蕊基部有柔毛,子房卵圓形,無毛或有稀疏柔毛,花柱有柔毛,柱頭盾狀,2裂。果球形,直徑8-10mm;果托扁平盤狀,直徑2-3mm,邊緣常殘留有花被片,果梗長約7mm,有柔毛。花期10-12月,果熟期翌年7-8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0m以下的山地混交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

辛;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主癰疽腫毒;濕瘡疥癬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大葉樟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大葉樟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