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烏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葉烏龍 |
中文名稱: 大葉烏龍 原產地: 安溪長坑珊屏 追溯年代: 清雍正九年(1731) |
大葉烏龍(又名大葉烏),原產於安溪長坑珊屏。無性系品種。相傳,清雍正九年(1731),安溪長坑人氏蘇龍,將安溪一種茶苗移栽於建寧府(今南平市),產量高,品質好,當地茶農認定為優良品種,競相繁殖栽培。沒過幾年,蘇龍辭世,當地茶農以蘇龍姓名諧音命名為「烏龍」。後又根據其品種特徵,稱為「大葉烏龍」,而區別於其他烏龍品種。
大葉烏龍植株為灌木型,中葉類,中芽種。樹姿半開展,分枝較密,節間尚長;葉橢圓形或近倒卵形,尖端鈍而略突,葉面略呈弧狀內卷,葉色暗綠,葉厚質脆,鋸齒較細明。開花結實率尚高。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根系發達,耐旱又耐寒,少受病蟲危害,育芽能力強,產量較高。制烏龍茶品質尚佳,制綠茶品質尚好,制紅茶品質次之。[1]
特性特點
特性
芽葉生育力較強,持嫩性較強。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中旬。產量中等,每667平方米產烏龍茶130kg以上。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含氨基酸4.2%、茶多酚21.4%、兒茶素總量12.3%、咖啡鹼4.2%。適制烏龍茶、紅茶、綠茶。制烏龍茶,品質優良,色澤烏綠潤,香氣高,滋味濃。抗旱性強,抗寒性較強。扦插繁殖力強,成活率高。
特點
茶條瘦小,頭尾尖,質輕,便頭短小,梗皮不光亮,色澤褐,較不鮮潤。湯色青黃、淺黃或橙黃,葉底葉張薄,葉脈浮現;鋸齒較粗鈍。味清純稍薄,香帶焦糖香。後又根據其品種特徵,稱為「大葉烏龍」,而區別於其他烏龍品種。
傳說
相傳,清雍正九年(1731),安溪長坑人氏蘇龍,將安溪一種茶苗移栽於建寧府(今南平市),產量高,品質好,當地茶農認定為優良品種,竟相繁殖栽培。沒過幾年,蘇龍辭世,當地茶農以蘇龍姓名諧音命名為「烏龍」。後又根據其品種特徵,稱為「大葉烏龍」,而區別於其他烏龍品種。大葉烏龍植株為灌木型,中葉類,中芽種。樹姿半開展,分枝較密,節間尚長;葉橢圓形或近倒卵形,尖端鈍而略突,葉面略呈弧狀內卷,葉色暗綠,葉厚質脆,鋸齒較細明。開花結實率尚高。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根系發達,耐旱又耐寒,少受病蟲危害,育芽能力強,產量較高。制烏龍茶品質尚佳,制綠茶品質尚好,制紅茶品質次之。
沖泡
一、燒開水,水溫以「一沸水」(即剛滾開水)為宜。水燒開時,要把蓋碗(或茶壺)、茶杯淋洗一遍,這樣既衛生又能加溫,然後把茶葉放入蓋碗(或茶壺)里。用茶量蓋碗為5-10克,茶壺視大小而定,小茶壺約占茶壺容量的四五分,中茶壺約占三四分,大茶壺約占二三分。
二、提起開水壺,自高處往蓋碗或茶壺口邊沖入,使碗(壺)里茶葉旋轉,促使茶葉露香。開水沖滿後,立即蓋上碗(壺)蓋,稍候片刻,用碗(壺)蓋輕輕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茶葉清新潔淨。
三、泡1—2分鐘後(泡的時間要適當,太短,色香味出不來。太長,會產生苦澀味),用拇、中兩指緊夾蓋碗,食指壓住碗蓋,把茶水依次巡迴斟入並列的小茶杯里。斟茶時應低行,以免散香失味。
四、茶水一經斟入杯里,應乘熱細吸,以免影響色香味。吸飲時,先嗅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嗅,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參考來源
- ↑ 產品札記|重識安溪烏龍茶:大葉烏龍、梅占 搜狐 2018-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