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刺兒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刺兒菜
t01a7bbabf43ee021d2.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981542&sid=7204260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大刺兒菜

漢語拼音:Dà Cì ér Cài
別名:大薊、藏大薊
性味歸經:味甘、苦,性涼;歸脾、心經
功能:涼血止血,散瘀消腫
主治:吐血,衄血,尿血,子宮出血,黃疸,瘡癰

大刺兒菜,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貢山薊Cirsiumeriophoroideum(Hook.f.)Petrak.的全草。具有涼血止血,散瘀消腫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尿血,子宮出血,黃疸,瘡癰。[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大刺兒菜

拼音名:Dà Cì ér Cài

英文名:all grass of Tibet Thistle

別名:大薊、藏大薊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rsium eriophoroideum (Hook.f .)Pe-trak. [Cnicus eriophoroides Hook.f . Cirsium bolocephalum Pe-trak.]

出處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貢的薊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挖,切段曬乾。

原形態

貢山薊 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莖直立,粗壯,上部密被蛛絲狀綿毛。莖下部和中部葉披針形或萇圓狀披針形,無柄,耳狀半抱莖,羽狀半裂,裂片寬三角形,邊緣有大小一等的齒,刺長5-15mm,兩面綠色,上面疏生長3-8mm的黃色針刺,下面脈上被柔毛;上部葉條狀披針形,具疏刺齒。頭狀花序單生或1-2個集生於枝端,球形,直徑4-5cm,無梗或有短梗,基部具苞片狀小葉;總苞密被蛛絲狀絨毛;外層和中層總苞片卵狀矩圓形,先端狹條形,背部有脊,內層漸長,條形,先端長漸尖;全為管狀花,花冠暗紫色,長約3.8cm,筒部較檐部長約2倍。瘦果長圓形4.5-7mm,壓扁,淡褐黑色,稍光亮;冠毛羽狀,污白色,先端略粗糙。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草地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

味甘;苦;性涼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散瘀消腫。主吐血;衄血;尿血;子宮出血;黃疸;瘡前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大刺兒菜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大刺兒菜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