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公教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公教會

來自 貼吧 的圖片

中文名: 大公教會

外文名:One Holy Catholic

and Apostolic Church

別名:至一至聖至公及宗徒教會

宗 教:基督教

大公教會」一詞最早出現在公元381年《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中的「一個神聖、完全、被差遣的教會」(Ἁγίαν, Καθολικὴν καὶ Ἀποστολικὴν Ἐκκλησίαν)。「大公」(καθολικός)源自詞根κατά,「至於,關於」,和ὅλος,「完全,全部」,本意為「完全的,沒有缺失的」[1],通常認為意為「普世的」。「大公教會」這一神學概念的本意是,基督的教會就是完全的真理,在神裡面沒有任何缺點或謬誤;而漢譯取「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中「公」的意思,即,基督的教會是「普世的」、「一般的」、「大眾的」、所有人的教會,而不是屬與一個種族、階級或宗派的。

天主教會

自從3世紀羅馬帝國遷都君士坦丁堡後直到5世紀羅馬帝國東、西分裂,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教會開始獨立發展。最後,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為首,就是現在的正教會;而西羅馬帝國的教會以原首都羅馬教宗為首,就是現在的「羅馬天主教會」,亦稱作「羅馬大公教會」或「大公教會」。

天主教會認為他們是源自耶穌的正宗,他們的論據來自Bible|馬太福音|16|18記載的耶穌聖伯多祿(或譯「彼得」)說的話:「你是伯多祿(磐石),我要將我的教會建立在這磐石上。」伯多祿的名字「刻法」(Cepha,或譯「磯法」)在亞拉美語中正是「磐石」之意。天主教徒相信聖伯多祿是第一位羅馬主教,現在的教宗就是他的繼承人、天主教會的最高領袖[註 1]

天主教會的領土曾經稱為教宗國,現在的教宗則是梵蒂岡城國的元首。

天主教會內,除了拉丁禮教會外,還有在東歐的東儀天主教會(主要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在蘇聯時代曾被迫併入東正教會)、在黎巴嫩馬龍派天主教會、在埃及的科普特天主教會。它們與其他教會不同,承認羅馬教宗的首席地位和領導權,與教宗共融。

正教會

正教會的神學氛圍實際上比較包容,比如,公教會和新教會通常認為只有一部分人得救,正教會則認為所有人都和只有一部分人得救都是有可能的;公教會和新教會通常認為基督的死就是純粹的一命換一命,正教會則有許多關於基督的死的不同理論,包括獻祭的比喻,也有他的生命勝過死亡,也帶領我們勝過死亡、回歸上帝的說法。

這種說法認為「罪的代價乃是死」並非神的懲罰,而是必然的、脫離神完全的生命的後果,因為懲罰除了泄憤並沒有挽回現狀的作用,而基督則以完美的生命勝過死亡,也藉着聖靈(聖體和聖血)賜予我們完美的生命以勝過死亡這一既成事實。勝過死亡需要先面臨死亡、經受死亡,好比打倒大魔王需要先進入他的城堡,進入大魔王的城堡就是打倒他的代價,死亡就是基督戰勝死亡的代價,獻祭不是主觀的一物換一物、一命換一命,而是客觀的因果關係簡化後的比喻。[2]

此外,正教會對於聖經的解釋也不只是純粹按照原意或純粹按照喻意義,甚至對於同一段經文都會有兩種截然不同卻同等合理的解釋。

對於天主教會

在東正教會與羅馬大公教會分裂之後,正教會認為天主教會已偏離了真正的大公教會。主教並非掌握更多權力,而是擔負更多責任;教宗雖然受特殊的尊敬,但並不比其他主教更加神聖,沒有統治甚至奴役其他主教的權力。

約公元1136年,在小亞細亞尼科米底亞尼西塔斯大主教給在教宗治下德國哈弗爾貝格安瑟莫主教的信里寫道:

我至為親愛的弟兄,我們不否認羅馬宗主教區在五個宗主教區(亞歷山大、安提阿、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和羅馬)中是首位;我們認可她(羅馬教區)在大公會議上最受尊敬的席位。但她堅持行與我們分裂的事,在傲慢之中她奪取了不屬於她職責的君王的權力......我們怎麼能接受她發出的那些沒有經過我們商議,甚至我們一點都不知道的命令?

如果羅馬的教宗,坐在他榮耀而華貴的寶座上,意欲向我們發出雷霆般的吼聲——如果可以這麼說的話,拋給我們一個個指令,又意欲審判我們,甚至統治我們和我們的教會,不是憑着共同的會議,而是憑着他自己的任意而為,這是什麼樣的弟兄,退一步來說,這是什麼樣的父親?我們成了這教區的奴隸,而不是子女,羅馬教宗也不是子女們虔誠的母親了,而是奴隸們殘酷、專橫的女主人。[3]

對於新教會

正教會雖然不完全認可天主教會,對於新教會的改革也不完全支持。新教會的改革雖然有一些進步,但也有不少世俗化和貶低傳統的傾向。

一些主要的問題在於,信基督得財富、浮於物質和世俗而非不朽的屬靈生命的功利主義傾向,只要信不要行、浮於表面信仰和敬拜而非真正屬靈成長的信仰簡化傾向,和一些復生的、例如區分耶穌和基督神性和人性區別(聶斯脫里主義)的異端傾向。

注釋

  1. 實際上安提阿的宗主教也承襲至聖伯多祿,亞歷山大的宗主教在分裂前也被尊稱為「教宗」。是否是教宗、是否是聖伯多祿繼承人與是否正確、是否神聖並無密切關係,有幾個亞歷山大的教宗甚至是支持基督一性論的異端

參考文獻

  1. Thomas Hopko 神父. 教會. 《正教信仰》 1. 教義. 紐約: 美洲正教會宗教教育部. 1998. 
  2. Thomas Hopko 神父. 救贖. 《正教信仰》 1. 教義. 紐約: 美洲正教會宗教教育部. 1998. 
  3. 12世紀:西方. 《正教信仰》. 3. 教會歷史. 美洲正教會官網,美洲正教會. 1996–2019.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