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佛寺鄉,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地處佳縣南部,東與坑鎮接壤,南連綏德縣吉鎮,西鄰米脂縣桃鎮,北接店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1千米,總面積57.05平方千米。[1]

大佛寺鄉是中國紅棗名鄉。

截至2014年10月,大佛寺鄉下轄20個行政村。2011年,大佛寺鄉總人口10815人,農業總產值達到220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0.0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40萬元。

2015年6月28日,陝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大佛寺鄉,併入坑鎮。

中文名:大佛寺鄉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陝西省榆林市佳縣

地理位置:佳縣南部

面 積:57.05 km²

下轄地區:2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張家坪村

電話區號:0912

郵政區碼:719200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陝K

人 口:10815人(2011年)

目錄

歷史沿革

因鄉人民政府駐地旁原有元代至正年間(1341—1368年)修建的大佛寺廟而得名。

清末民初,屬倍甘地方。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倍甘區,設樓底鄉。

1952年7月,改屬二區,駐地坑鎮。

1958年10月,屬坑鎮公社。

1961年9月,成立樓底公社,轄20個生產大隊。

1962年,改名大佛寺公社。

1984年7月,改設為大佛寺鄉。

2015年6月28日,陝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大佛寺鄉,併入坑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大佛寺鄉轄馮家塄、棗坪、樓底、王家坪、虎頭峁、棗林溝、廟岔、陳家山、邊子元、張家坪、前王家坬、後王家坬、長塄、白家、前劉家山、後劉家山、高家塄、趙家溝、丁家坪、草溝20個行政村;下設8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4年10月,大佛寺鄉下轄20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張家坪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佛寺鄉地處佳縣南部,東與坑鎮接壤,南連綏德縣吉鎮,西鄰米脂縣桃鎮,北接店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1千米,總面積57.0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佛寺鄉地處黃土匠陵溝壑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最高峰位於趙家溝村後山,海拔1141米;最低點位於陳家山村溝底,海拔876米。

氣候特徵

大佛寺鄉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9.3℃,1月平均氣溫-7.3℃,7月平均氣溫24.9℃小長期年平均214天,無霜期年平均196天。年平均降水量40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6—9月,8月最多。

水系水文

大佛寺鄉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樓底河,境內流長23.75千米,主要支流有大佛寺河等。

自然資源

大佛寺鄉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主要有天然氣,預測儲量2000萬立方米,可采儲量為200萬立方米。

自然災害

大佛寺鄉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冰雹、風災、連陰雨等。風災主要出現在春夏兩季,連陰雨主要發生在秋季,乾旱、雹災最為頻繁,占自然災害總數的92%以上,有「十年九旱八雹災」之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