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余縣青龍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余縣青龍鎮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位於大余縣東部,章江經中部、323國道、贛韶高速公路和贛韶鐵路穿境而過,在青龍鎮東面設有贛韶高速出入口。轄區面積110.55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3.12萬人(2018年),下轄11個行政村(2019年)。2018年,青龍鎮工業企業個數共19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8家。[1]

中文名: 青龍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

地理位置: 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東部

面 積: 110.55 km²(2018年)

下轄地區: 11個行政村(2019年)

政府駐地: 青龍圩草坪里

電話區號: 0797

郵政區碼: 34150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3.12 萬(2018年)

車牌代碼: 贛B

歷史文化

青龍鎮境內遨里、謝背地、留地、同盟四個村是革命老根據地。

著名人物

黎林生

黎林生,1966年出生於大余縣青龍鎮,是個土生土長的客家人。因為喜歡客家文化,黎林生從小就跟隨村中的民間藝人學習客家曲藝。1985年,19歲的黎林生考入了大余縣採茶劇團,學習民族管樂,此後一直留在劇團工作。2012年,為傳播大余縣「牡丹亭之鄉」美名,黎林生帶領創作了原鄉版《牡丹亭還魂記》。該劇融合客家文化元素,以客家採茶戲的藝術表演形式,情景再現了動人的愛情故事。該劇獲得江西省最高藝術獎——玉茗花優秀劇目獎。其創作的採茶戲《村長家的姑娘們》曾代表江西省在中國劇院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獻演,是二級演奏員。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赤江佛子雙坑隘

民國時,屬第五區和青龍鄉。

解放前夕,屬雙龍、雲山兩鄉。

解放初,屬第三區的青龍、聯結、勝利、同盟、二塘、元龍6鄉和第二區平崗、聯盟兩鄉。

1952年,屬第三區河南、青龍、赤江、二塘、元龍、聯盟、平崗、雙灣、聯合、同盟、九龍11個鄉。

1955年,屬青龍區。

1956年,屬青龍、聯合、二塘、平崗4鄉。

1957年,撤消青龍區,二塘、聯合兩鄉歸池江區,青龍、平崗兩鄉歸黃龍區。

1958年秋,成立燎原公社。

1959年,改稱青龍公社。

1961年冬,析置左拔、二塘兩公社。

1962年冬,二塘公社併入。

1984年5月,改為青龍鄉。

1993年9月,撤銷青龍鄉,設立青龍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青龍鎮下轄11個行政村:青龍村、平崗村、赤江村、雙聯村、河南村、二塘村、同盟村、聯合村、元龍村、九龍村、長里村。鎮政府駐駐青龍圩草坪里。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龍鎮位於大余縣東部,轄區總面積110.55平方千米。東鄰池江鎮,南與信豐縣油山鎮毗鄰,西靠黃龍鎮,北接左拔鎮、樟斗鎮。

地形

青龍鎮以丘陵崗地為主,境北緣低山綿延,章水兩岸和韶贛公路沿線為平地。地勢由西向東,由南、北向中傾斜。

河流

章水斜貫青龍鎮中部,有留地河、龍澗河等主要支流。

人口

2018年,青龍鎮戶籍人口31228人。

經濟

20世紀80年代,境內農業以種水稻為生,是大余縣主要產糧區之一,經濟作物有花生、油菜、甘蔗、煙草、柑桔、茶葉等。進入21世紀,仍以水稻為主,甜玉米、高山椒、甜竹筍等特色農業的種植規模也占相當大的比例。青龍鎮在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精品臍橙、水禽立體養殖、蔬菜和花卉等產業作為青龍鎮農業主導產業。同時新發展了大棚西瓜、花卉苗木等特色產業。截至2010年底,全鎮發展臍橙種植面積17000餘畝,實現年產量900多萬斤;發展商品蔬菜2000多畝,實現年總產量3萬餘噸;發展水面面積4000多畝,年產白鴨300萬羽,年產鮮魚31.2萬斤以上,年出欄生豬3.8萬頭,以「果—豬—禽—魚」養殖模式遍及全鎮11個行政村;實現大棚西瓜種植面積450畝,花卉苗木160畝,農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2307元增長到3059元,增幅達到32.6%。2006年起,全鎮先後引進了6家木材家俱加工廠、2家臍橙加工廠、12家製衣廠、一家環保塗料廠和一家芋荷加工廠。2018年,青龍鎮工業企業個數共19家,沒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8家。

交通運輸

青龍鎮境內有贛韶高速公路和贛韶鐵路穿境而過。

社會事業

1985年,青龍有中學2所,小學22所,在校學生5050人,教師15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6.19%。有衛生院1所,病床21張,醫務人員22人;村醫療:站16個,鄉村醫39人。青龍鎮主要事業單位:江西省大余縣青龍中學、大余縣青龍鎮中心小學、大余縣青龍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大余縣青龍鎮中心衛生院等。

視頻

大余縣青龍鎮青龍大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