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夜聞觱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夜聞觱篥》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夜聞觱篥》唐代詩人杜甫所作詩詞之一。這是一首七言古體詩,是杜甫於大曆三年(768)冬赴岳陽途中所作。詩中講述了作者於舟行途中夜聞鄰舟有人吹奏觱篥時,悲壯的樂聲觸動了詩人的旅愁,詩人感慨萬分遂賦此詩以抒愁懷。

安史之亂後,唐帝國急遺衰敗。軍閥混戰連年發生,杜甫在成都草堂生活期間,蜀中就發生過徐知道的叛亂。此外,党項、羌、吐谷渾、吐蕃、回紇等外族軍隊也不斷入侵。在同叛亂的軍閥和外族軍隊的戰爭中,唐朝官軍的殘暴也不下於軍閥和外族的軍隊。人民流離失所,真是哀鴻遍野。杜甫的命運和廣大人民的命運緊緊相連,他的內心既有個人遭際的傷感,也有對人民的關心和同情。因此作這首詠樂詩抒吐內心的悲憤之情。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夜聞觱篥

創作年代;大曆三年(768)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七言古體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夜聞觱篥》[1]

夜聞觱篥滄江上,衰年側耳情所向。

鄰舟一聽多感傷,塞曲三更欻悲壯。

積雪飛霜此夜寒,孤燈急管復風湍。

君知天地干戈滿,不見江湖行路難。

注釋譯文

(1)滄江:此指長江。觱篥(bili),是以竹做管、以蘆葦做嘴的管樂器,其聲悲切,類似茄管。

(2)情所向:即尋所向。此句寫詩人旅情頓起,引頸而望,側耳傾聽。

(3)塞曲:邊塞之曲。指鄰舟觱篥所吹之曲。

(4)急管:指觱篥急促的節奏。風湍:風吹浪濤奔湍。

(5)君:指吹觱篥者。干戈滿:指當時吐蕃多次進擾,商州、幽州等地有戰亂,桂州少數民族起事等等。

(6)行路難:括詩人飄泊江湖之苦。

作品譯文

夜裡在青蒼色的江面上聽見淒涼的觱篥聲,我這年老體邁的人側耳傾聽,頓起旅情。

原來這聞之興悲的樂曲是從邰舟傳來,忽然在三更半夜響起的悲壯的塞曲又傳入耳中。

積雪飛霜凝結着這冬夜的嚴寒,孤燈影里急管聲中風急浪湍。

你這吹觱篥的人啊只知干戈把天地充滿,怎不見我這病泊江湖的野老行路艱難!

名家點評

唐詩品匯》:劉雲:君知干戈如此,則不復恨行路矣,實歷喟然。

《杜臆》:此詩當是舟中作。……五、六正寫其悲,可謂悽慘之極。所以然者,以世之亂也。

《杜詩詳註》:"情所向",謂旅情頓起。"鄰舟"句,即承此起下。

《唐詩別裁》:本言行路之難,而以干戈之滿形之,則不見其難矣。透過一層,"家鄉既盪盡,遠近理亦齊。"用意亦復爾爾。

杜詩鏡銓》:李雲:結處忽轉忽宕,如泣如訴。

《昭昧詹言》:起句敘,三句寫。收二句議,忽然脫開,加倍哀痛,棱。思深意曲,極鳴悲慨,見"行路難"忽然脫開,純以精神摶捖。

作品賞析

這首詠樂詩主要寫夜聞觱篥的感受,抒發詩人晚景的孤寂淒涼和對國家人民的深沉憂慮。濃厚的抒情氣氛的創造,是本詩的突出特徵。

夜泊江上,忽聞鄰舟傳來觜篥之聲。詩人側耳傾聽,一下便為樂聲緊緊吸引,深深感動。"情所向"的"情"字,使詩一開始就表明,抒情是詩的重心所在。詩人何以如此為樂聲所動?因為莆篥所奏乃邊塞之曲,情調悲壯,這恰恰能引起詩人內心的共鳴。

詩人時值"衰年",漂泊江湖,前路茫茫,心境自然是孤寂淒涼的,聽到悲壯的瘠篥之聲,詩人濃重的"感傷"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為了強化這種感傷之情,詩還就當時的環境加以渲染。寒冷的冬夜,積雪飛霜,詩人獨守孤燈,難以成眠,艙外寒風勁吹,夾裹着陣陣急切的管聲。

在這裡,寒夜的景物、悲涼的樂聲和詩人孤淒的心緒,緊緊地揉合在一起了。內情和外物的和諧統一,構成了詩的深邃意境,使濃厚的抒情氛圍成功地創造出來。當然,詩人感傷的不僅僅是個人遭遇,而且深含着對國家人民的關心憂慮。干戈四起,戰亂頻仍,瘡痍滿地,民不聊生,前路是多麼艱難啊!積鬱在詩人心頭的悲憤之情,實在難以抑制,於是在末二句中直抒胸臆,噴吐出來,從而使全詩的抒情達到了高潮。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3]

盛唐偉大的詩聖杜甫是大家都喜愛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情感內斂、沉鬱頓挫,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很多詩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就表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也表現了他的聖人情懷。[4]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