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夜讀(頑石)(周姝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夜讀(頑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夜讀(頑石)》中國當代作家周姝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夜讀(頑石)

窗外暮雨蕩滌,燥熱下沉,於晚風中隱匿。風攜涼意,自南窗而入,輕翻書頁。

檯燈的暖橙落在一卷素雅的詩集封面,簡約的線條,土黃色,田地的顏色。自然而隨性地勾勒,像是什麼又什麼也不像,石塊或是流雲,遠山或是溪流,襯着大面積的留白,像詩的語言,不必解讀,剛好意會。

玻璃杯中毛尖的嫩芽徐徐舒展,茶香淡淡的。把一方頑石,粗糲中透着樸實的單純和倔強的堅守,圓潤里含着潛心的打磨和光陰里的哲思。

今夜,枕一方頑石不眠;今夜品這卷《頑石》潤心。

大自然的吟唱,樸實而清新。一草一木一縷風,一花一果一輪月,詩人田地是他們中的一員,他和他們有通感。他們滋養着詩人的性靈,他們在詩人的詞語裡流光溢彩。「一隻野斑鳩。穿過五月的麥地,拐一個彎/繞過舊宅/繞過祖墳。竹林里,落滿鄉愁的元音。」(《鳥鳴》)「綠色的紅薯秧,並沒有/跟着我走。而是/在分神,在多年前的繩結里/結繭」「經過小山丘時,野菊花的孤獨/不敢晃動。一晃/秋草就發出一群蟋蟀的低吟」(《秋風》),這些句子像草尖上掛着的晨露,閃爍着令人愛憐的清亮。

一縷鄉愁,淡如煙。那鄉愁是蘆廟的月亮,一詠三嘆,百唱不厭。成長的土地喲,是鄉愁的根。那鄉愁是羊咩聲聲。「咩咩。咩咩。誰在喚我的乳名?還是我/在暮色中,朝着村東頭的打麥場喊'娘——/娘——』?」(《羊咩聲聲》),最深的鄉愁喲,是母親。「這聲聲羊咩的種子/適合埋得深一些,幾乎和父親/枕着草根的睡眠一樣深……輕喚一聲咩咩,河面上就會融化一塊堅冰」(《羊咩一聲 春風十里》),最深的鄉愁喲,是父親。愛開啟靈府之光,情把詞語醞釀,秋雨抖落,詩一行行。

詩行清簡,閃耀着思想的靈光;詞語凝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每一塊頑石都有自己的想法——/墊腳的、壓艙的、磨刀的/制碑的、困於蚌的/化身舍利的/伏於泉心的……這一塊塊頑石都掌握着/自己磨礪自己的流水線」(《頑石》)「火,滿腔的證詞|自我詆毀。/墨的肺腑之言/洗不白一隻烏鴉……惡念如野草。善心似羊咩……」(《醉世書》),厚積而薄發,質樸勝卻繁華。

一首詩是一棵葳蕤生輝的樹,一首詩是雲霧青山幾重,一首詩是一幅墨色流淌的寫意山水,一首詩是眾雨珠跳下雲端雀躍歡唱的旋律。我始終不願把詩嚼碎了去剖析意境、高度或主旨,或許是因為我也不大懂這些。我只靜靜地去欣賞,去吟誦,感知音律之美、言辭之美、畫面之美、啟迪之美。美好的意味在心裡,不可言說的美與懂,在文字之外。好的詩句自帶磁場,會發光,吸引着讀者的目光,走進讀者內心深處。像此刻,我隨手翻閱,總有一些句子跳入我的視野,使我想輕聲誦讀。「讓鳥飛成童年的紙鳶/鳥鳴,在屋檐下尋覓歸屬感」(《蘆廟的月亮》)「吃進去的蟬鳴/將從他的耳朵里冒出來/'知了,知了,知了……』」(《吃蟬的人》)「風,在麥地/耕吟:青春的波瀾」(《五月》),這些不經意落入眼眸的句子,像街頭氣質出眾的某個女子令人側目。不自覺的,在心裡默默地讀,也放聲美美地朗讀,在一遍遍誦讀中,入心,共鳴。

一首打動人心的詩,有着很強的代入感,讓人在品味的同時產生美好的遐想。像這首《雨滴》:

雨滴甲

給雨滴乙,讓路——

落到哭聲里,獻出杏仁之光

落到石頭上,敲擊一把釺子

輕扣額頭,雨滴丁

試圖濯洗老園丁心底的滄桑

空山歸隱。雨滴丙

尋覓光陰深處的一條野溪

多麼好!姓田的雨滴

在麥地里躬耕

屬羊的雨滴,在綠葉上讀絕句

多麼好!雨滴們,在窗外

干着自己喜歡的事情……

《雨滴》節奏歡快,畫面感很強。我恍若看到歡樂的雨滴們,面含微笑,奔赴各個地方,各行各業都有它們的身影。滋潤田野,洗滌污濁,豐盈一彎瘦水,拯救長久的乾涸,給詩人以靈感,給農人以喜悅,完成作為一滴雨的使命。讀着讀着,不由得聯想到了自己,我又是怎樣的一滴雨?我要落向何方呢?我要落入一方徽硯,與墨相融調和,任一管羊毫行走,寫一首傳唱的詩,湖筆揮灑,成一幅寫意的畫。而我,在墨香里升華。這麼想着,我在詩的後面續寫幾句:尋一方硯台,雨滴周/跳入。隨羊毫起舞/宣紙上洇出墨梅含香……放下筆,不覺莞爾一笑,這種擱紙互動的趣味,便是一首好詩的力量吧。

該添些茶水了,倒扣詩卷,起身而立,窗明夜靜。

把日子過成詩,把詩過成日子。昨年的春雨潤開今夕的盛顏。看似信手拈來,實為深情堅守處的一方泉眼。有根,深深烙印的鄉土情;有性,溫潤如玉;有靈,自由馳騁。

今夜,窗外有月,滿月含情。今夜,枕一方頑石不眠。[1]

作者簡介

周姝芳,西平縣教育局幹部,有數十篇作品發表、獲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