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夜深 韓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夜深
圖片來自大眾網

夜深是一首七言絕句,描畫的是一個春色濃艷而又意象淒迷的細雨尖風之夜。此詩前二句在寫景中暗暗滲透懷人的感情;後兩句便直接聯想起與這段情緣有關的情事、情景。

原文

韓偓〔唐代〕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譯文

切膚的輕寒刺面的風,梅花如飄雪,杏花正紅。

夜深里,斜搭上的鞦韆索靜靜地懸着,煙雨朦朧之中,隱約可見那座樓閣。

創作背景

  據作者《香奩集》記載,詩人在往歲的寒食節,曾與一位女子有過一段情緣,但後來彼此分開了。在《寒食日重遊李氏園亭有懷》說得更加明顯,這首詩顯然是因懷念那位闊別三千里的情人而作。

賞析

  「惻惻輕寒翦翦風。」首句從寒食節的氣候寫起。「惻惻」,是形容輕寒的氣候呈現淒切之感;「翦翦」,是形容風輕微而帶有寒意。這句正點寒食節「乍暖還寒」的特點,借輕寒的微風,渲染一種淒迷黯淡,但又並不十分沉重的氣氛。「惻惻」、「翦翦」兩個疊字,聲音輕細,符合描寫對象的特點。

  「小梅飄雪杏花紅。」次句仍點時令,但轉從花的開落角度寫。梅花已經開過,正飄散着雪白的花瓣,杏花卻開得正鮮艷。這句色彩的對比鮮明,畫出寒食節明麗的春光,與上句的色調恰成對照。如果說上句多少透露出因懷人而產生的淒迷孤寂之感,那麼這句則與記憶中的溫馨親切的往事不無關係。《寒食夜有寄》說:「雲薄月昏寒食夜,隔簾微雨杏花香。」《偶見》:「鞦韆打困解羅裙,指點醍醐索一尊。見客人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可以證明梅、杏與往昔情緣的關係。夜間是看不見「小梅飄雪杏花紅」的景象的,這正可以進一步證明這句所寫的並非眼前實景,而是記憶中的景象。一、二兩句的含義則是:身上感受到惻惻輕寒和絲絲寒風,聞到梅花和杏花的香味,於是才意識到,一年一度的寒食節又來臨了,又是「小梅飄雪杏花紅」的時節了。

  正因為前兩句在寫景中已經暗暗滲透懷人的感情,因此第三句便直接聯想起與這段情緣有關的情事。「夜深斜搭鞦韆索」,表面上看,似乎這只是寫詩人夜間看到附近園子裡有一座鞦韆架,鞦韆索斜斜地搭在架上。實際上詩人的這段情緣即與寒食節盪鞦韆的習俗有關。《開元天寶遺事》說,天寶年間,「宮中至寒食節,競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可見鞦韆之戲為寒食節特有的文娛體育活動,且以女子戲者為多。據《香奩集》記載推斷,詩人與他所戀的情人,正是在寒食節的鞦韆架旁結下一段情緣。因此,夜間瞥見鞦韆架的暗影,便情不自禁地想到當年的情事。

  往事如煙,現在對方「闊別三千里」,蹤跡杳然,不可復尋。在懷舊的悵惘中,詩人透過朦朧的夜色向鞦韆架的方向望去,只見樓閣的暗影正隱現在一片煙雨迷濛之中。這景色,將詩人思而不見的空虛悵惘和黯然傷魂,進一步烘托出來。

  這首懷舊詩,通篇只點染景物,不涉具體情事,也沒有一處直接抒寫懷舊之情,全借景物暗示、烘托,境界朦朧。

簡析

  《夜深》是一首七言絕句,描畫的是一個春色濃艷而又意象淒迷的細雨尖風之夜。此詩前二句在寫景中暗暗滲透懷人的感情;後兩句便直接聯想起與這段情緣有關的情事、情景。全詩表面上只寫景物,但景中見意,篇內有人,字裡行間浮現着流連悵惘之意,抒發了詩人懷舊之情。

韓偓

韓偓(844年-923年),字致光,號致堯,小字冬郎,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詩人,翰林學士韓儀之弟,「南安四賢」之一。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進士及第,出佐河中節度使幕府。入為左拾遺,轉諫議大夫,遷度支副使。光化三年(900年),從平左軍中尉劉季述政變,迎接唐昭宗復位,授中書舍人,深得器重。黃巢進入長安,隨駕進入鳳翔,授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拒絕草詔起復前任宰相韋貽範。不肯依附於梁王朱全忠,貶為鄧州司馬。唐昭宗遇弒後,依附於威武軍節度使王審知,寓居九日山延福寺。信仰道教,擅寫宮詞,多寫艷情,詞藻華麗,人稱「香奩體」。後梁龍德三年(923年),病逝於南安縣龍興寺,安葬於葵山。著有《玉山樵人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