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疣狀黃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外陰疣狀黃瘤 |
就診科室 :婦科,腫瘤科 多發群體 :白種人 發病部位 :口腔黏膜、外生殖器官部位 常見病因 :病因未明,可能與炎症、病毒細菌或真菌感染,局部刺激等 盤狀扁平隆起或呈顆粒 有蒂或無蒂,界線清楚等 無任何不適或有輕微觸痛 |
外陰疣狀黃瘤是一種好發於口腔黏膜、外生殖器官部位的良性腫瘤。臨床少見。於1971年由Shafer首次描述並命名,發病率約0.046%,白種人較黑種人具有易感性,各年齡段幾乎均可發病,無性別差異。 [1]
病因
外陰疣狀黃瘤的病因迄今未明,可能與炎症、病毒、細菌或真菌感染,局部刺激等有關,一些學者發現本病常在病變局部有其他病損同時存在,如伴有感染的表皮痣、鱗狀細胞癌、口腔黏膜原位癌甚至病變部位曾患過尋常型天皰瘡。 [2]
臨床表現
外陰疣狀黃瘤好發於口腔黏膜及外陰部位,發生於女陰者主要侵犯陰唇、陰道,皮損為孤立的慢性生長性病變,外觀為疣狀、乳頭狀、盤狀扁平隆起或呈顆粒狀,有蒂或無蒂,界線清楚,顏色可呈正常膚色、淡紅色、棕黃色、淡黃色或灰白色,最大徑一般小於2厘米,但大者可達4厘米,生長緩慢,無任何不適或有輕微觸痛,平均病程為數月,最長可達30年。 [3]
檢查
併發症
治療
預後
並發有惡性鱗狀細胞癌時預後不良。
參考來源
- 王松,陳柳青,陳紅英等. 外陰疣狀黃瘤. 《 臨床皮膚科雜誌 》 , 2007
- 張晶,陶娟,陳思遠,楊凌雲等. 表現為外陰疣狀增生物和右側肢端疣狀痣的疣狀黃瘤一例. 《 VIP 》 , 2009
文獻來源
- ↑ 外陰疣狀黃瘤39健康網
- ↑ 外陰疣狀黃瘤怎麼回事大眾養生網
- ↑ 外陰疣狀黃瘤有哪些症狀?39健康網
- ↑ 外陰疣狀黃瘤應該做哪些檢查?39健康網
- ↑ 外陰疣狀黃瘤可能並發哪些疾病?39健康網
- ↑ 外陰疣狀黃瘤怎樣治療?3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