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疣狀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外陰疣狀癌 |
就診科室 :腫瘤科,婦科 多發群體 :50多歲的絕經後婦女 發病部位 :外陰 常見病因 :鱗狀細胞癌的變異 常見症狀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
外陰疣狀癌系一種特殊的低度惡性鱗狀細胞癌,多發生於浸漬部位(如口腔、外生殖器、肛門和跖部)的原發腫瘤,也可發生於慢性潰瘍、化膿性汗腺炎引流竇道等原發病基礎上。通常發生於50多歲的絕經後婦女。
目錄
病因
外陰疣狀癌是鱗狀細胞癌的一種變異,與HPV感染無關,免疫組化染色顯示細胞角化蛋白AE1和AE3獨特分布。 [1]
臨床表現
腫瘤生長緩慢,半數患者有3~10年的病史,故就診時已相當大。腹股溝淋巴結因反應性增生而腫大。疣狀癌局部為破壞性病變,甚至侵犯至骨質。外陰疣狀癌易復發而少轉移,區域性淋巴結轉移少見,通常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因反應性增生引起。 [2]
檢查
實驗室檢查
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腫瘤標記物檢測、分泌物檢查。
其他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檢查,可用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或做切除活檢。 [3]
診斷
根據皮損發生浸漬部位,呈乳頭瘤狀增生,結合組織病理進行診斷。因疣狀癌外觀上與濕疣相似,兩者難以區別,但疣狀癌向間質推移性浸潤,所以可根據病理鑑別。如發現疑為轉移的腹股溝淋巴結,應予細針穿刺或活檢確診,活檢取材需深,包括間質。通常增大淋巴結為炎性增生。 [4]
鑑別診斷
尖銳濕疣
顯微鏡下所見,腫瘤呈多種乳突葉狀,缺乏連接核心,猶如尖銳濕疣特徵。外陰疣狀癌的大體和鏡下表現類似Brschke-Loewenstein巨大濕疣,它們可能代表同屬一類疾病。
鱗狀細胞癌
以病理活檢區別疣狀生長方式的鱗狀細胞癌。
疣性癌
疣狀癌也應與疣性癌區別。疣性癌的釘腳尖,形成不規則癌巢,屬瀰漫性浸潤,且可有挖空細胞,以及檢測HPV的DNA常陽性。而疣狀癌為推移性浸潤。兩者生物學行為也不同。
尋常疣
臨床上注意與尋常疣等鑑別。 [5]
併發症
為了切淨腫塊,手術範圍大,可致外陰不能重建以及切口不易癒合;合併周圍組織感染。 [6]
治療
手術治療
外陰疣狀癌惟一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應行較廣的根治性局部切除術,即使已有腹股溝淋巴結轉移亦應行根治性外陰切除術和兩側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至少同側腹股溝深淺淋巴結切除。
禁忌放射
禁忌放療。除對放射線不敏感外,放射治療還會引起間變性轉化、生長加速和區域性遠處轉移和促使復發。多次復發使不典型增生加重或核分裂增多。如果出現了復發,應選擇進一步切除。
其他治療
電灼、冷凍、激光手術及局部外用細胞毒藥物如氟尿嘧啶(5-Fu),甚至內服甲氨蝶呤(MTX)也有較好的效果,亦可試服巰基嘌呤,如有感染同時抗感染治療,可配合中藥口服。 [7]
預後
預防
參考來源
- 王悅,崔恆,魏麗惠,回允鍾等. 外陰疣狀癌. 《 CNKI 》 , 1999
- 洪蕾,王玉珍. 外陰疣狀癌2例. 《 中國醫藥導報 》 , 2008
- 於麗波,王晶,石清濤等. 外陰疣狀癌1例. 《 實用婦產科雜誌 》 , 2010
- 趙亮,李衡貴,陳清宇,王焱等. 女性外陰疣狀癌二例. 《 國際皮膚性病學雜誌 》 , 2006
- 袁波,蔡綏勍. 外陰疣狀癌1例. 《 WanFang 》 , 2011
文獻來源
- ↑ 外陰疣狀癌怎麼辦有來醫生
- ↑ 外陰疣狀癌的症狀有哪些?快速問醫生
- ↑ 外陰疣狀癌的檢查項目有哪些?快速問醫生
- ↑ 外陰疣狀癌如何診斷?
- ↑ 外陰疣狀癌如何鑑別診斷?快速問醫生
- ↑ 外陰疣狀癌會引發什麼疾病?快速問醫生
- ↑ 外陰疣狀癌怎麼治療有來醫生
- ↑ 外陰疣狀癌如何預防?快速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