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坑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外婆坑村 |
中文名 : 外婆坑村 所屬地區: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 |
外婆坑村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西南42公里處,地處澄潭江源頭,與東陽、嵊州、磐安三地交界。全村共有158戶,總人口為520人,共有黨員21人,兩委幹部8人。以前的外婆坑非常貧困,村里流傳着幾句俗語:新昌有個外婆坑,有囡不嫁這條坑,三餐吃的六穀羹,幹活行路是牛跟耕,缺錢缺糧缺姑娘。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外婆坑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9年9月,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1]
景觀景色
里建築古樸、保存完好,風俗獨特、民風淳樸、熱情好客,外婆坑地處穿岩十九峰景區和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內。走進外婆坑村,沿途穿岩十九峰、火山遺蹟奇觀、月亮灣、小九寨、丹霞壑壁,景點眾多,一路上奇峰幽谷、山清水秀、溪流潺潺,風景優美,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在這裡你可以欣賞少數民族歌舞表演,體驗民俗民風,享用特色少數民族美食,品嘗大佛龍井名茶和體會長壽之道,11個民族11道特色菜餚。可以說,這裡是浙江省體驗多個少數民族風情的最好去處,被譽為江南第一民族村。
公路建設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對於外婆坑來說再準確不過了。地處崇山峻岭之中,交通的閉塞導致了村民觀念的落後,外婆坑村民世世代代都過着"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1980年,外婆坑村黨支部聯合周邊幾個村黨支部,下決心一定要組織發動群眾,修築通往山外的公路,實現村村通公路的目標,尤其是外婆坑村,要對崇山峻岭實現"突圍"。
1991年11月15日,時任浙江省省長的沈祖倫到外婆坑村調研,了解到該村在修路,又缺乏資金正在發愁,立即落實了修路資金5萬元。村黨支部書記林金仁向他保證60天劈通毛路,於是帶領全村男女老少,克服種種困難,加班加點地劈山架橋。第61天,也就是1992年1月25日,一條長1.4公里的機耕路赫然呈現在眼前。沈省長來到外婆坑實地察看修路情況,看到路真的劈通了,沈省長拍着林金仁的肩膀說:"老林,你決心大啊,你們外婆坑人艱苦創業的精神我也很感動,我今後對這裡像外婆一樣親,經常會來。"結果就有了省長為了這條路6上外婆坑的佳話。當然也有當年的紹興市委書記陳禮安12次到外婆坑扶貧的故事。
這條路一修就是15年,總共耗資600萬元,其中最貧窮的外婆坑村承擔了150萬元。從此村民們可以坐車去縣城,外婆坑村實現了第一次"突圍"。
旅遊資源
如今苗族、傣族、白族等10多個少數民族的姑娘在外婆坑村落戶。這些遠嫁而來的姑娘學制茶、學織布,以她們的勤勞能幹,使家庭很快脫貧,並富裕起來。這些來自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生活習俗的媳婦們,都學會了講當地方言,團結互尊,和諧相處。農閒時,她們相聚在一起,穿戴起自己民族的服飾,唱民族歌、跳民族舞,其樂融融,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據介紹,該村少數民族人數達到了35人。聲名遠播的江南第一民族村已成為旅遊觀光體驗的好地方,許多城裡人來這裡觀光、旅遊、攝影創作。
體驗"住農家屋(百年古民居)、干農家活(磨豆腐、打麻糍、挖山筍、採摘時鮮果蔬、山地野果、編織手工藝品等)、吃農家菜(玉米餅、手磨豆腐、各式野味等)"的鄉村本土生活;可以到"江南民族村特色展館"參觀原始紡機、織布機、水車、花轎、搗臼等特色展品,體驗各民族手工藝製作;同時嘉賓朋友可以穿上各式民族服飾,與各位少數民族姑娘一起唱歌、跳舞,學做各民族的各式手工藝,參加各民族的節日,體驗江南民族村的特色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