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日的絲瓜藤與回鍋肉(傅於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夏日的絲瓜藤與回鍋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夏日的絲瓜藤與回鍋肉》中國當代作家傅於航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夏日的絲瓜藤與回鍋肉

小時候,外婆家的院子是我童年度過大半時光的地方。我的家鄉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外婆的院子在一處開闊、平靜的村子裡,普普通通的平房毫不起眼,但院落外面支起的門架,上面爬滿了絲瓜藤,是我辨認院子的標記

夏天的時候,絲瓜藤再往裡走一處,是哥哥搭建的沖涼棚。棚子緊靠着圍牆,圍牆的頭上、角落都擺滿了一盆盆的花草,絲瓜藤也有爬過來的,垂落在圍牆邊,沖涼時,抬眼便是花草和藤蔓,星星在空中閃爍,這個氛圍別提有多靜謐了。

通常會是傍晚,姥爺搬出一把大藤椅,坐在院落的大樹下,孩子們端來小板凳,圍坐在姥爺四周。姥爺搖着蒲扇,姥姥便端出西瓜或者糖果給我們,然後,姥爺說:我要開始講故事啦!於是,小孩們屏息靜神,院落里只剩風兒吹動樹葉的沙沙聲和姥爺娓娓道來的故事聲。

第二天,天蒙蒙亮,姥姥就連忙起床,燒柴做飯。那時候的早晨五六點就開始了,起晚了,是要被姥姥催促的。

早餐過後,大人們便提着農忙工具,戴上草帽,急匆匆地出門下地了。剩下孩子們,待在家裡,那幾個小時,好像很漫長,又好像很短暫,我們從裡屋穿到院壩,又從廚房走到絲瓜藤下,時間像停滯一般,我們拉幾下絲瓜藤,小瓜秧子就在藤上跳動。在門檻上坐下,遠遠可以望見大人們在田裡勞作的身影,好像在等待什麼美好的事情,又好像什麼都不需要等待。

快到午飯時分,姥姥提早回來了,她熟練地挽好乾柴,燒旺灶火,往鍋里添加水、肉,又忙着洗菜、切菜,不多時,鍋里便升起了陣陣白煙。轉眼又看見姥姥去了院子裡,從小花盆中扯下蔥和蒜苗,邊走邊剝,再用清水涮涮,蔥打一個結,揭開鍋蓋扔進水裡,蒜苗切成小段備炒。來不及擦手上的水,她趕忙握住湯勺,從咕嘟嘟的熱湯里撈出肉,在菜板上切了;又很快走到碗櫃前,打開櫃門,拿出一個黃色的盛着豬油的帶蓋搪瓷盆,擰開圓肚子的豆瓣壇的蓋子,分別舀出一勺豬油和豆瓣醬來,放進鍋里與肉和蒜苗一同翻炒,廚房便被回鍋肉的香氣縈繞。

這時,其他大人陸續回來。姥爺搖着扇子在堂屋坐下,姨媽們在廚房和堂屋間穿梭,迅速在一張大大的桌子上擺好碗筷。大家像進行一個儀式,摘下草帽、對話、洗手、坐到飯桌前面。從絲瓜藤下的張望,到午飯來到桌上的這段時間,是我幼年一個上午的長度。

柴火噼啪、煙氣燎繞,飯桌上冒着香氣的飯菜、搖着扇子悠閒的姥爺、走來走去停不下來的姥姥和親人們紛紛回家的身影,成了夏日童年裡一段有味道的回憶。

那時候,姥姥家人口眾多,我、表弟、兩個姨媽,都常常出現在大飯桌上。當時的我以為,這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飯。

也許很多人的回憶中,也有這樣的一頓飯,一頓歲月安好、煙火氣十足的飯。

長大後,我去了離姥姥家幾十公里的地方生活。我發現,煮飯沒有那麼多的工序,大家擰開燃氣灶的開關,就可以開始一頓飯菜的製作,或者出門坐在餐館,觥籌交錯。好吃的,有火鍋、燒烤、西餐……而生活,也有很多方式,去遊樂場、滑冰場或者坐在咖啡館品一杯咖啡……

我逐漸開始認為,最好吃的飯菜是在飯店裡,最好的生活是在城市和燈光下。

後來有一天,在同學家吃飯。她媽媽告訴我,這是她老家捎來的豬肉,豆瓣醬是她媽媽親手做的,蔥也是自家栽在花盆裡的,純天然無污染,是外面餐館沒有的家鄉味。

這頓飯,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姥姥做的飯菜、絲瓜藤和那夏日。

這是一家人合力做出的一頓飯,是對家人半天辛勞的撫慰,也是大家對生活的盼頭。從早晨的第一縷陽光,到晌午最高的日頭,每個人滿懷的期待,只為了家人聚集在一起的那十多分鐘的美味和快樂。而我們小時候的滿足是多麼容易啊,僅僅是一碗回鍋肉、一扇爬滿絲瓜藤的門架,竟會在心裡留下那麼久的餘味。

現在的我們,品味過很多美味,看過世界各地的門,卻不一定能記清那些味道,那些門。就像我們去了很多地方,卻沒有哪個地方讓你有家的感覺。只因那時候的我們,身邊是至親,心裡都只有寥寥幾件事,並且在某些人、某件事上下了很多的功夫,比如種一地的菜、煮一鍋的飯,所以那人、那結果、那時光,成了精雕細琢的工藝品,成了不會再有的留影。

有人住高樓、有人住瓦房,有人穿絲緞、有人穿棉布,不管住在哪裡,穿的什麼,當有人花心思、費時間為你做一件事的時候,美好就已經在當下了。此刻,我又想起了我的姥姥姥爺,想起了那個夏日,我又仿佛置身於那一張大大的餐桌旁邊,看見了冒着熱氣的柴灶、搖着蒲扇的姥爺、來回忙碌的姥姥,圍坐四周的孩子與姨媽們,還有烈日下絲瓜藤的倒影。它仿佛在告訴我,唯有家人團聚在一起,用心與愛慢慢走過的時光與歲月,才會被經久銘記。[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