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俊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夏俊娜
出生 1971年7月16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畫家
知名作品 《生命的豐年》

人物簡介

夏俊娜 199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獲畢業創作優秀獎

同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師從聞立鵬、葛鵬仁、王玉平先生,探索西方油畫語言與中國現當代文化的融合,在校期間習作、創作多次獲獎並被學院收藏。

1995年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創作獲得中央美術學院優秀獎和日本岡松家族獎學金[1]

人物經歷

夏俊娜1971年7月16日出生於內蒙古,祖籍山東。父親、母親均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機械專業,父親酷愛文藝,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修養。 家族中最早從事藝術的人是舅祖父李景開,他是中國第一批赴法學習西方美術的留學生,回國後在天津美術學院任教。1979年-1984年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察右中旗西街小學。1984年因父母調動工作舉家遷往美麗的海濱城市威海,就讀於威海市第二中學,師從美術啟蒙老師叢建子先生學習國畫人物,初步接觸繪畫藝術。1987年 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學,接受嚴格的傳統學院藝術訓練。期間人生觀、藝術觀受申玲老師直接影響,對今後繪畫風格的形成打下了良好基礎。199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獲畢業創作優秀獎。 同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師從聞立鵬、葛鵬仁、王玉平先生,探索西方油畫語言與中國現當代文化的融合,在校期間習作、創作多次獲獎並被學院收藏。199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創作獲得中央美術學院優秀獎和日本岡松家族獎學金。1996年參加上海國際美術雙年展 ;1997年參加中國藝術大展(上海美術館) 、中國素描藝術大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參加《走向新世紀——中國青年油畫展》(北京中國美術館);1998年參加《世紀——女性》藝術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1999年參加《新銳的目光--九七O年前後出生的一代》藝術展(何香凝美術館);2000年參加《女畫家的世界——第三回展》(北京國際藝苑) 、二十世紀中國油畫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美術明星

梳棕黃髮,着一襲黑的夏俊娜平靜地端坐着,在京城美術界,她被稱為「市場明星」==——是市場明星也好,藝術明星也罷,顯而易見的是夏俊娜的畫,畫一幅賣一幅,畫十幅賣十幅沒有剩存!無疑,剛過而立之年的夏俊娜,是青年畫家中最有作為的代表。你很難想像,這個被界定在前衛與傳統之間的年輕畫家,從來沒去過酒吧,甚至咖啡館。「絕大部分時間,我都在家裡坐着,一日三餐,畫畫,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夏俊娜在述說她的生活和理想:「2000年之前,可能我覺得辦一次畫展挺幸福的,但現在我不這樣想了,有些輝煌只是幾分鐘的事情;而現在,相對自由就是我最大的理想。」在九十年代以來的中國藝術家中,女性藝術屆已經構成了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而在這個群體中,新生的一代是其中最活躍的因素。95年登上畫壇的夏俊娜,又是這個群體中最年輕,最具潛力,也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三年中,她參加了一系列重要展覽,僅在畢業的當年(1995年),他就連獲四個獎項(中央美院畢業創作獎,日本罔家族在中央美院設立的獎學金,美苑獎及中國第三屆中國油畫年展年獎),又在中國當代素描藝術大展中再度獲獎。與此同時,她也經受着市場導向的干擾和經濟的糾纏。因此,她的備受關注,就不止表現在學術層面,也表現在市場層面;不僅包括讚揚,也包括批評。讚揚者將其與藝術史上的大師相提並論,批評者,則認為她的畫大有模仿之嫌,並認為她的畫因染指"商業"而有所滑坡。對於這種不同的議論,她自己並不很在乎。她沒有把自己看的那麼高,也不認為自己在模仿誰,或有江河日下之感。她每走一步都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並不想遵從誰的意見。她在藝術上所具有的獨立精神,使我感到她成熟的一面,並不象她處理經濟事物中那樣的頭腦簡單和束手無策。夏俊娜是一個很"純"的畫家,她既不靠觀念的介入,也不靠材料的堆砌,她只在保持繪畫的一種"純粹性",只在最低的物質基礎上工作。只要有畫筆,顏料和畫布,她就可以畫畫,畫很大的畫,沒有草圖,更不需要參考資料,一切都是從第一筆開始,從畫的過程中生髮出來。

創作風格

夏俊娜顯然應該屬於那種才華橫溢的畫家之類。就風格說,她的藝術當屬表現主義範疇。而表現主義畫家正是一些最具天性與本色的畫家,在寫實油畫濫觴的時代,這一類畫家尤顯出色。完全不經意的點,塗,抹,竟使油畫魔術般散射出奇異的光彩,鉛灰的色調中跳蕩的黑白,構成了她的畫中才有的一種神秘的光影次序。

夏俊娜的畫,一般都是從一個人物的臉部畫起,由臉部推導出身體的姿態,由這一個人物推導出另一個人物,再由人物演繹出所在的環境……。 在這裡,人物的面孔,既是作為一幅畫的邏輯起點,也是構成意見作品所要"言說"的中心。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在夏俊娜的作品中經常存在一個矛盾:那些思想化的,姿態閒適的人物,精神上卻常常處在一種莫名的驚恐,疑惑與不安的情緒之中,像是剛剛從驚魂未定的夢魘中走來。繪畫的主題雖然是情調浪漫的花與少女,卻並沒有給人帶來一種明朗輕快的感覺。就連《五月新娘》這樣的主題也不例外。她一面想表達女孩子所嚮往的一種高雅的,充滿貴族氣

藝術年表

1971年7月16日出生於內蒙古;198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學;199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獲畢業創作優秀獎,同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畢業創作獲得中央美術學院優秀獎和日本岡松家族獎學金,作品《秋》參加第三屆中國油畫年展,獲銀獎;

1995年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廣島藝術節(日本);第三界中國油畫年展,作品《秋》獲銀獎(北京);

1996年參加上海國際美術雙年展,1997年參加中國藝術大展(上海美術館),中國素描藝術大展(北京中國美術館),參加《走向新世紀——中國青年油畫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1997年中國藝術大展(上海);中國素描藝術大展(上海);中國青年油畫展(北京);

1998年參加《世紀——女性》藝術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1999年「新銳的目光」一九七零年前後出生的一代(北京);

2000年參加《女畫家的世界——第三回展》(北京國際藝苑)、二十世紀中國油畫展(北京中國美術館),同年舉辦《青春組曲》個人油畫展(上海藝博畫廊);

2001年參加《世界婦女藝術展》(北京中國美術館)、參加成都舉辦的《中國藝術精英年會》,被評為年度新銳藝術家、參加《成都藝術雙年展》(成都)、舉辦《細數春華》紙上個人作品展(台灣索卡畫廊)、作品《櫻花》參加《中國女性油畫提名展》(北京藝森畫廊);

2002年「古典新視野」油畫展(台灣沁德居畫廊);「藝術夏至」(北京炎黃藝術館);

2003年參加第三屆中國油畫展(中國美術館)、今日中國美術展(中華世紀壇)、新具象藝術展(劉海粟美術館) ;

2005年

3月「生命的豐年」油畫展(上海美術館);

5月「生命的豐年」油畫展(中國美術館);

12月「大河上下——新中國1976-2005優秀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07年

「中國油畫院成立作品展」(中國油畫院);

2008年

「尋源問道油畫研究展」(中國美術館);

2009年

「畫境——行旅海峽兩岸油畫研究展」(中國油畫院美術館);

「中國——俄羅斯寫實油畫展」(中國油畫院美術館);

「相約坊茨——中國油畫院油畫展」(中國濰坊畫院美術館);

2010年

「北京——鄂爾多斯油畫研究展」(中國油畫院美術館);

「回到寫生面對原典油畫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11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家系列作品展——伉儷展」(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

「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家系列作品展青年書畫家聯展」(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

「第四屆成都美術雙年展」(成都美術館);

2012年

參加《「從現代出發:15位藝術家的15個表達」聯展》,中國美術館;

2013年

參加《2013中國油畫院院展》,中國油畫院美術館;

參加《「拓展」學院藝術探索》,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2014年

參加《「尋源問道」中國油畫院院展》,21空間美術館;

2015年

7月,參加「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群展,中國美術館,北京;

10月,參加「歷史的溫度」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具象油畫巡展-南京站,南京,金陵美術館;

2016年

1月,參加「學院品格」中央美院迎春名家百幅油畫精品展;

參加「中國油畫院新春畫展」,中國油畫院美術館,北京;

3月,參加「歷史的溫度」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具象油畫巡展-山東站」,山東美術館,山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