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複製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複製酶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RNA複製酶(RdRp)亦稱RNA合成酶,是RNA聚合酶的一種,即「依賴於RNA的RNA聚合酶」(細胞中用來轉錄的RNA聚合酶全稱是「依賴於DNA的RNA聚合酶」),可以以RNA為模板合成RNA。它存在於大部分RNA病毒中,起到複製病毒RNA以及合成mRNA的作用,是除逆轉錄病毒外的其他RNA病毒和類病毒複製所必需的酶。此外在真核細胞中,該酶還參與到RNA干擾的過程中。

是以「病毒RNA」為模板, 4種 5′-三磷酸核苷[4種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鳥嘌呤核糖核苷酸(G),胞嘧啶核糖核苷酸(C),尿嘧啶核糖核苷酸(U)]為底物的合成RNA的酶。是從感染RNA型噬菌體或癌病毒的細胞分離出來的。對反應來說,Mg2+是必要的,而且模板的特異性高,例如大腸桿菌Qβ噬菌體的酶只能以Qβ或類綠的噬菌體RNA為模板。反應生成物具有與模板鏈完全相同(排除偶然的環境因素)的結構。而實際上RNA複製酶中缺乏校正功能,因此RNA複製時錯誤率很高。

反應階段

①原RNA鏈(記為α鏈)通過鹼基互補配對原則(A-U,U-A,G-C,C-G)合成與α鏈互補的另一條RNA鏈(記為β鏈)。

②以β鏈為模板合成原RNA鏈(即α鏈)。

Qβ噬菌體的酶由一種來源於噬菌體的蛋白質和三種大腸桿菌的蛋白質構成,合成反應還有另外兩個大腸桿菌的蛋白質因子參與。

註:RNA複製酶只對病毒本身的RNA起作用,而不會作用於宿主細胞中的RNA分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