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中九華詩(蘇軾詩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壺中九華詩(蘇軾詩作)
《壺中九華詩》是宋代詩人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首聯將南遷旅途寫成一次美妙的遊歷。頷聯寫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深情神往。頸聯正面描寫壺中九華形象,寫山石層疊多姿,玲瓏宛轉有如窗欞。尾聯傾吐欲買壺中九華之意。這首詩有高視人間、洒然超脫的氣度,有虛無縹緲、優美神奇的意境,有玲瓏宛轉、層層顯現的結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九華:山名,在池州青陽縣,舊名九子山,李白改其名為九華山。山上有九峰。
⑵湖口:即今江西湖口,舊屬九江府,地在鄱陽湖之口,為湖水河流的要衝,所以得名。
⑶仇池石:蘇軾在揚州所蓄異石,蘇軾有《雙石》詩,其小引說:「至揚州獲二石,其一綠色,岡巒迤邐,有穴達於背;其一正白可鑑,漬以盆水,置几案間。忽憶在潁州日,夢人請往一官府,榜曰仇池。覺而誦杜子美詩曰:『萬古仇他穴,潛通小有天。』乃戲作小詩,為僚友一笑。」這就是仇池石的由來。
⑷壺:神仙壺公之壺。
⑸電轉:形容水道轉過之快。
⑹雲峰:指壺中九華石。
⑺翠掃空:也指九華石。
⑻五嶺:在兩廣,雲貴一帶。
⑼碧玲瓏:也指九華石。
白話譯文
溪流彎曲蛇形如同閃電,轉眼兩岸雲峰已消失在後面,我驚嘆山水如此秀美,連夢中也是這山水。
別為南貶五嶺千嶂而發愁,盆景中有玲瓏剔透的九峰足盡奇觀,如懸掛的仙壺,這裡面別有洞天。
石盆里山石層疊多姿,隨着水勢的下落,美景層出,猶如明亮的小窗洞開八面。
想到我蓄有仇池石兩丸,放入盆景總覺得尚太孤單,我欲用百金買這玲瓏剔透之石。
創作背景
這首詩這是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六十歲時南遷途中寫的詩。前一年,即元祐八年(1093年)六月,蘇軾出知定州,九月,主持「元祐更化」的高太后病逝,宋哲宗親政,朝局再次發生變化。紹聖元年(1097年)四月,蘇軾因「坐前掌制命語涉譏訕」的罪名,責知英洲軍州事,途中三改謫令,六月至安徽當塗,再次接到「責授建昌軍司馬,惠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的謫令。他遣長子蘇邁帶領家屬去常州就食,奔赴惠州貶所。七月,行至湖口,寫了這首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