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墨香書院門(宋紅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墨香書院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墨香書院門中國當代作家宋紅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墨香書院門

這是一個飄着墨香的地方。由於這裡,西安有了一種別樣的韻味。這裡的店鋪既不像江南商號那樣纖巧秀麗,也不同於北京大柵欄那樣富麗堂皇,這裡就是被譽為西安最大的文化集市的書院門。書院門是這座古城的精魂所在,只有掀開這幅傳統的民俗畫卷,才能真正領略到西安的歷史滄桑,感受到一個文化古街的墨香雅韻。

書院門因關中書院而得名,是碑林到關中書院門口的一條仿古商業街,也是西安最有文化味道的城市空間。從繁華到幽雅,有時只是一個轉身。由西安市中心的鐘樓往南走,距離不遠,至南門往東拐,就可到書院門。街口一座古韻十足的高大牌樓,翹角的頂,翹角的檐,無不瀰漫着歲月的味道。牌匾的中間是顏體書寫的三個金色大字「書院門」,門兩邊的紅漆柱子上鐫刻着一副對聯,上聯是:「碑林藏國寶」,下聯是「書院育人傑」。單憑這氣勢,已令人心生敬畏。牌樓右首一座飽經風霜的磚塔,掩映在繁華街區中,顯得從容而安詳,默默訴說着歷史文化街區的前世今生。

走進書院門,才知道這是個喧鬧的雅集市,集中了碑帖拓片、古玩字畫、筆墨紙硯、印章剪紙、皮影刺繡、陶瓷絲綢甚至西洋油畫,繁盛豐富的陳列和鱗次櫛比的特色店面,讓這條原本不長的街道顯得縱深而幽遠。街市里一家家店鋪,喚醒西安所有的記憶,我甘願徹底地融入熙來攘往的人流中,與他們一起俯看人間煙火,品嘗世情百味。在這裡,時間放緩了腳步,我能感受到古人的情致與生活,在宣紙上、字畫上、印章上盈盈地流動,把酒言歡、吟詩放歌的瀟灑與愜意跨越時空悠悠而來。

青石鋪就的小巷浸透墨香,自腳下向前延伸開去,人們在沐浴古文化藝術魅力的同時,體會傳統與現代的交融。這是一個各得其所的地方,它的骨子裡透着古色古香,卻依然生機勃勃。鱗次櫛比的房舍、琳琅滿目的物品,勾勒出一個個逝去的十三朝帝都的模糊背影。

走在狹長的街道上,踩着油光發亮的青石路面,聽着店鋪里傳出的琴聲、塤聲,看着周圍古老的建築和樹木,我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進入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似乎應該屬於大漢或者盛唐,司馬相如、司馬遷、李白、王維、杜甫等文人墨客或許常來這裡遊玩。這兒的寧靜與附近街市的嘈雜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一瞬間,只覺市井中的浮華和喧囂煙消雲散,心裡有說不出的恬靜與適意。

漫步在書院門的街巷,祥和、淡然、文雅之氣撲面而來。街道兩旁仿古式雕欄樓閣相映成趣,全都懸掛清一色的黑底金字牌匾,書寫着文萃閣、醉書軒、聚看齋等店名,這古樸的名字,耐人尋味,刻盡儒雅祥瑞之言,散發着敦厚雅致的墨香。這些店鋪與深狹的門道組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濃厚的神秘氛圍。

一條古街,牽引出原味的市井生活,穿行在其中,無須任何的思考,只管沉浸在這場古雅的夢裡,讓自己做一次快樂的放逐。店鋪里的手工藝品不停地召喚我,仿佛用無聲的語言為我講述關中的民俗文化。仿造的文物受到遊客的喜愛,兵馬俑、銅車馬、戰國時期的刀幣、唐代的侍女彩傭,根據規格、大小和工藝,價格不等。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國寶之一「青釉提梁倒注瓷壺」仿做的惟妙惟肖,把壺倒置注滿水,放正後滴水不漏。配以公道杯,杯中心龍頭直立,底部有一個漏水孔,水面低於龍頭不會漏水,超過龍頭水會全部流盡。滿招損,謙受益,凡事適度,就是公道杯的寓意。

皮影在陝西又叫影戲,從官府商賈到平頭百姓都會有不同規模的影箱。根據儲存的皮影,湊出不同的劇目來。男性角色的皮影多是健美修長、女性角色則嫵媚秀麗。民間剪紙遍及陝西南北,根據地區的差異,剪紙的風格會有所不同,有的造型古拙粗獷,有的精緻細膩,有的只用簡單幾筆就可以勾勒出有趣的意境。書院門出售的皮影和剪紙已經成為一種精美的裝飾,做工考究的皮影和剪紙鑲在鏡框裡,實在令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

不遠處飄來的塤聲時斷時續,增添了幾分幽幽繾綣的情懷。塤是最古老的樂器,陝西歷史博物館陳列着最早發現的塤,看起來並不起眼,卻記錄了人類自古就有的對音樂的喜愛與渴望。塤是黃土燒制,形狀像鴨梨,通身墨色的居多。低吟似簫、高音似笛,婉約柔美堪比葫蘆絲。塤的音色悠遠綿長,未成曲調先有情,吹出了千年的古韻幽思。價格便宜,攜帶方便,這使它成為很平民的樂器,邊做邊售、邊吹邊售、邊教邊售,是書院門特有的售塤景致。

據說賈平凹寫《廢都》時,邀友月夜登上城牆吹塤,渾厚悠長、神秘曖昧的塤音讓西安人都豎起了耳朵。後來《廢都》被禁,很多西安人卻學會了吹塤,做起了賣塤的生意。一夜之間,書院門的所有攤點都擺滿了陶塤,西安人把這個復活的古樂器,推薦給南來北往的遊人。一晃這麼些年過去了,塤似乎成了西安的一個標誌性的物品,古老的塤音,也在各色人等的指間飄忽不定。走在書院門,耳邊常常會有賣塤的攤主吹奏的塤音,淒涼憂傷地徘徊在樹梢上,衝撞着遊人的心頭,如那青色的霧靄,在現實與夢幻中裊裊地飄散。

書院門就像一幅意態紛繁的老畫,匯集了市井百姓的淳樸生活,又像是一杯用故事浸泡的清茶,等待有緣人用心品嘗。書院門文化是傳統文化,也是平民文化。這裡聚集了高雅的畫室和藏品珍貴的名店,也有擺滿了大眾書畫和民間手工藝品的地攤,成為平民文化的集散地。在這裡,名人字畫與業餘作者競相生輝,既有現場潑墨的作品,又有傳世精品的展出;既有街頭地攤,鋪排出售,又有高雅之堂陳列標價。人物、山水、花鳥,應有盡有,書法作品爭奇鬥豔,凡愛好者人人皆可作畫,也可賣畫。許多書畫愛好者日出而來日落而去,在固定的區域支起攤子,以現場表演來吸引觀眾、展示作品,春夏秋冬、淡季旺季始終如一,他們的生計、事業、夢想就匯聚在這方寸之間。街頭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真人秀,揮毫潑墨、金石篆刻、民間剪紙、刺繡女紅甚至用彩色雞毛製作毽子,用草繩編制拖鞋。名家和平民相聚在此,開闢了這個弘揚傳統之美的集市,他們盡情地表演,有觀眾泰然自若,沒觀眾自得其樂,享受着這塊怡情養性、蕩滌心靈的樂土所帶來的幸福和溫暖。

我漫無目的地在這條長長的街上走着,任由自己的思緒遊蕩,我喜歡這裡瀰漫的文化氣息。在這條街上,當街寫字的人隨處可見,這是書院門一道獨有的文化景觀。書者自顧自地寫,觀者自顧自地看,如見寫得精彩了,便誇讚幾句,或掏錢購上幾幅作為紀念。如果說書院門是遠離紅塵的文化街巷,那麼為它增添了新鮮情趣的就是這些默默無聞的街頭藝術家。也許,正是因為他們對書畫的喜歡或痴迷,才讓這書院門散發出一股濃濃的墨香,而這墨香浸染着遠遠近近來書院門的人,在這裡留戀、駐足、徘徊,久久不肯離去。

在城市裡呆久了,就想找一片淨土;經歷的波折多了,就想尋找一種久違的寧靜,人大概都是這樣的吧。廣袤深邃的歷史文化,閒適恬淡的藝術生活使人的胸懷變得更加寬廣。這個閒適的文化街,會讓每一個來自喧囂城市的旅者獲得情感的洗禮和心靈的棲息。

穿梭在書院門街巷中,它使我在寧靜中同歷史對話,也同自己交談。總覺得書院門一直都在和我心交神往,竊竊的私語,婆娑的淚水,似乎都隨風飄散,卻又一次次沉澱,撥動着我心靈的琴弦。[1]

作者簡介

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