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雪球多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墨西哥雪球多肉Echeveria Mexican Snowball景天科Crassulaceae擬石蓮屬Echeveria一種肉質草本開花植物,是月影系的一員,一般來說普通月影指的就是墨西哥雪球。花期:冬末初春,花色:黃色。
植物特徵
墨西哥雪球易成活,葉子圓匙狀,具短尖,披粉,葉色通常粉里透藍,出狀態也會曬粉曬黃,植株整體緊湊,葉片包裹成球。
株高通常5-10厘米,易群生。葉排列緊密呈蓮座狀,匙形葉,肥厚肉質,略被白粉,具明顯的短葉尖,出狀態的墨西哥雪球葉片淡藍綠至粉紅色,株型緊湊,葉片向中心微攏,非常漂亮,特別是那粉粉的色彩。小花倒鐘形,花瓣前端外翻,黃色,花瓣背部粉紫色,盛開在冬末至春季。
生長習性
墨西哥雪球習性強健,較易養護,喜光照充足、通風良好、乾燥的環境。適宜溫度為10~25℃,春季生長期,澆水頻率可一周1-2次,可充分日照,忌長期淋雨,盆土長期潮濕。夏季應適當遮陰,注意通風控水,整體來說養護不難,度夏也相對容易。
養殖方法
土壤
最好使用鬆軟的泥炭土,植物都是靠根系吸收營養的,根系生長是否健壯與多肉們的狀態是有直接關係的,泥炭土因為鬆軟,非常利於生根。不過使用100%的泥炭土又會出現積水太多,或者干透後結板的情況,這樣很容易導致多肉直接腐爛。
比較合理的配土方法為:泥炭土60% + 沙子20% +顆粒20%如果找不到河沙,全部換成顆粒也可以;顆粒可以是珍珠岩、火山岩、蜂窩煤、陶粒、石子等。
澆水
注意控制好澆水。要做到見干見濕,要注意到是乾濕程度。
所謂"見干",是指澆過一次水後等到土面發白,表層及內部土壤水分消逝後,再澆第二次水,不能等盆土全部幹了很久才澆水。一般的方法是把手指伸進土壤內部感受幹了再澆。如果內部是濕的就不宜連續澆水,容易造成土壤下部積水,嚴重的導致爛根。
所謂"見濕",是指每次澆水時都要澆透,即澆到盆底排水孔有水滲出為止,不能澆"半截水"(即上濕下干),因為一盆生長旺盛的植物其根系大多集中於盆底,澆"半截水"實際上等於沒澆水。
日照
植物在其原生地環境下每天都會接收到至少3-4小時的日照,有些品種甚至會受到6-8小時的陽光照射。由於日常居住條件的限制,一般不可能每天接收到長時間高質量的日照,但是只要保證有一個朝南的窗戶,每天至少2小時的日照,也是足夠的。
充足但適度的日照可以使多肉植物變得健壯,株型更緊湊,顏色更鮮艷,狀態更健康,且不易被真菌感染,染上蟲害的可能性也會更小。特別是在春秋這兩個生長季節,要儘可能增加日照時間。日照時間包括澆水頻率都要依休眠情況而定,一般休眠時,日照不能過強,澆水頻率要稍微降低。
繁殖
墨西哥雪球枝插、分株、葉插都可以。因墨西哥雪球易群生,所以也可以選擇分株。葉插成功率為50%—70%,可選擇春秋季節葉插,成功率更高。
葉插
將一扁平盆內盛入介質,表面需鋪面。將新鮮摘取的葉片輕輕放於介質上。
注意:只能葉面朝上平放或斜靠盆壁,切忌將葉片插入土壤中,否則將造成葉片腐爛。大約2-4周後葉片基部便會萌生出小芽,待小芽長出根部時或是無葉的小芽長出葉片時就算葉插成功。等母葉完全乾癟,其營養均被新葉吸收走後便可將其摘除,此時便可將幼株再植。
分株
將其已經根部完全分離的側芽卸下。或用清潔的刀片將其為分離的側芽割除。待母株和側芽的傷口均在陰涼通風處晾乾後,將母株再植,將健壯且已經有根的幼苗直接栽種,將無根的側芽插入微微潤濕的土壤中誘髮根系生長。[1]
病害
腐爛是常出現的一種疾病,通常是由於澆水過多或養殖環境過於濕潤而引起的真菌感染。有些昆蟲比如粉蚧也會引起腐爛,尤其是根粉蚧。這些害蟲吸食植物汁液時造成的傷口會引起真菌感染。
腐爛的表現形式很多,而且早期不易察覺。要時刻警惕植物上褪色的區域,以及變軟、變糊狀的莖和葉子。
一旦植物上有地方褪色並變軟發糊就是爛了,爛了就要立刻切掉,刀具和人手前後都要消毒以免傳染其他植株,真菌性感染要用殺菌劑噴灑植株,傷口必須完全乾燥後才能入土。
在處理腐爛的植株時務必保持器具的乾淨無菌,在碰其他植株之前務必仔細洗手。[2]
墨西哥雪球與冰莓的區別
有認為冰莓就是普通月影(墨西哥雪球)養出了狀態,也有人認為是花商把單獨把長得更紅的月影挑出來培育,於是就有了冰莓,所以一定要個區分,大約植株更包裹,葉色更粉更橙更美的就是冰莓吧。下圖為冰莓,但實際上有些墨西哥雪球出狀態也會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