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吏設誓受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墨吏設誓受譴》節選於晚清政論家薛福成《庸庵筆記》[1]的上卷。
原文
咸豐年間,有某刺史在遵化直隸州任,自撰一聯,懸之堂皇,曰:「我如枉法腦塗地,爾莫欺心頭有天。』『然刺史黷貨枉法之事,不止一端,州人皆能道之。既謝事歸田,饒於資財,享林下之福者近十年。家在河南某縣,適值捻寇擾鄉里,刺史率其兒孫登一山頂避寇,失足顛隕,觸於巨石而死,頭破腦裂焉。又有某大令宰江南之青浦,欲加漕費,每石錢數百,縣民不聽。縣令謂:「所加公費出於不得已,非以肥私橐也。」
乃率胥吏等二十人。自誓於城隍神前,曰:「辦漕加費,涓滴歸公。有沾染一錢者,官不能保首領以沒,胥吏等皆立受顯罰。」
相傳青浦城隍神,乃築堤御水,以死勤事之周太僕也。太僕生為循吏,歿為明神,廉惠最着,威靈顯赫。縣民素所敬信。又聞大令誓語迫切,乃各輸費如數,官吏以是大獲贏餘。未一歲,胥吏二十人相繼夭亡,大令生瘍於頭,日益危篤。一夕,閽者見一人,白面黑須,酷似城隍廟神塑像,手挽大令頭,出門徐步而去。閽者驚愕失措,奔入詢問,則哭聲已舉於內,大令頸爛頭落而死矣。人始知漕費之多侵蝕雲。
夫天網恢恢,豈能求貪墨之吏而盡殛之?然既肆其貪,復行其偽,甚且以偽濟貪,則鬼神有斷不能容之理。彼假誓語以欺人者,方自喜得售其術,而名利可兩全也。然終至罰及其身,而名利因之兩失。嗚呼!貪偽之吏,亦可以知所警矣。
著作簡介
《庸庵筆記》是晚清政論家薛福成的一部見聞筆記。此書體例、分類及編目雖皆由作者親手所定,然生前未及刊行,後由其子薛慈明將遺稿交薛氏門人蕭山陳光淞校理,於光緒廿三年(1897)刊行問世。先後有光緒廿三年遺經樓刊本、宣統二年(1910)掃葉山房刊本、上海文明書局「清代筆記叢刊」本,1935年鮑賡生新式標點,編入上海新文化書社「筆記小說叢書」,1937年又有商務印書館的「萬有文庫」本。又有《清代筆記叢刊》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標點本。今據《筆記小說大觀[2]》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