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墓碑(多多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墓碑》是詩人多多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作品原文

北歐讀書的漆黑的白晝

巨冰打掃茫茫大海

心中裝滿冬天的風景

你需要忍受的記憶,是這樣強大。


傾聽大雪在屋頂莊嚴的漫步

多少代人的耕耘在傍晚結束

空洞的日光與燈內的寂靜交換

這夜,人們同情死亡而嘲弄哭聲:


思想,是那弱的

思想者,是那更弱的


整齊的音節在覆雪的曠野如履帶輾過

十二隻笨鳥,被震昏在地

一個世紀的蠢人議論受到的驚嚇:

一張紙外留下了田野的圖畫。


披着舊衣從林內走出,用

打壞的田野捂住羞恨的臉

你,一個村莊裡的國王

獨自向鬱悶索要話語


向你的回答索要。


1986

作者簡介

多多(粟世征,1951年-),是朦朧詩派代表詩人之一,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現代詩歌的探索者之一,被公認為當代中國最優秀的抒情詩人,曾獲得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等重要文學獎項,其代表作有《瑪格麗和我的旅行》《手藝》《致太陽》等。[1]

1951年生於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隊,後來調到《農民日報》工作。1972年開始寫詩,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獲得北京大學文化節詩歌獎,2000年曾獲首屆安高詩歌獎,2004年回國後被聘為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2010年獲得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2010年被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做駐校詩人。[2]

多多是一個真正的漢語詩人。他的詩歌以精湛的技藝、明晰的洞察力、義無反顧的寫作勇氣,近乎完美地承續了漢語在當代中國的艱難使命。[3]

他將自己對世界和生命的溫情理解,融於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的細緻雕刻,並在每一首詩歌的內部構造上,力圖實現他孤寂而堅定的美學抱負。他對漢語尊嚴的忠誠守護,使他的詩歌很早就形成了顯著的個性和風格:意象簡潔,節奏明快,語言準確、銳利而富有張力,對心靈細節有深切的敏感和痛苦的體認,對人類的精神困境有明確的藝術承擔。[4]

他發表的一系列詩作,以及他本人在母語國家的重新出場,照亮了那些美好而令人激動的文學記憶,同時也見證了漢語詩歌永不衰竭的豐富可能性。[5]

參考文獻